定海“海绵城市”建设显成效
城区低洼区块积水现象减少
吴建波 李银慧 王叶群 乐静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第 01 版 )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李银慧 王叶群 乐静静
本报讯 近日,定海环城东路(昌国路—环城南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改造,环城东路(昌国路—解放东路段)临时封闭,进入地下管网施工。这里将建一个容积6000立方米的箱涵,并铺设管径800毫米的污水管,增强城区地下管网蓄水能力。
从6月9日入梅至24日11时,定海全区单位面积降雨量超95.8毫米,预计至本月底累计面雨量120~150毫米。不过与几年前相比,城区各低洼区块积水现象减少。
今年,定海持续推进城区“内循环”建设,对城区15条道路管网启动改造,铺设雨水管网约5公里、污水管网约5公里,系统提升道路管网蓄水排涝能力,让城市应对雨水时像海绵一样更具“弹性”。
在定海香园新村附近,5月初进场施工的环城东路(环城北路—昌国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抓紧建设。记者顺着爬梯进入路面下方,一人多高的箱涵已经浇筑成型。“施工将20多年前铺设的老化管道替换成大截面箱涵,并与去年建成的文化路箱涵连接。”定海区城乡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蔡益帆向记者介绍,箱涵为双孔排水,最大截面积10米×1.8米,是舟山目前最大的箱涵。整段环城东路建成后将与去年建成的文化路排水箱涵接拢,形成2.7公里长的城市暗河,使城区排水调蓄能力提升13%,让五山水利工程中新建的新河泵站的功效发挥至最佳。
结合古城微改造,定海对城区部分街巷的地下管道实施了雨污分流等改造。记者在东大街“文房四宝园”附近的都神殿弄看到,部分道路路面石板已经安装完毕。“5月29日起,我们对7条街巷进行地下管网敷设以及路面施工,加快雨天积水排放速度。”定海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现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五山水利工程已于去年建成投用,定海“海绵城市”建设初显成效。近日,定海对五山水利工程及城区排涝设施进行了实战模拟,检验水闸、水泵、管道等设备以及台风智防系统运行情况,进一步增加城区防洪排涝以及水库调水经验。
“五山水利工程是定海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定海区水利局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李哲表示,工程建设的新河、城东河和卫海3座强排泵站,总设计强排能力11.5万立方米/小时,增设总长3.8公里地下压力涵管,能实现快速强排入海,使城区强排能力提高80%。
记者从定海区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自2020年起,定海相继启动了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中心城区全域景区化等行动计划,目前已完成昌国路、人民北路、人民中路等城区85条道路管网的提升改造,海滨桥、海山桥、东瀛桥等11座桥梁改造,城市新境、机场路1号等14个低洼易涝片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