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鸦片战争第一次定海战役到底打了多久
邱波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5 版 )
1840年7月5日定海第一次战役场景,英军绘制
1840年8月8日的定海港场景,英军所绘
□邱波彤
鸦片战争第一次定海战役的作战时间,网上众说纷纭,以“9分钟”的说法流传最广,甚至有“英军9分钟占领定海城”的夸张说法。
鸦片战争第一次定海战役,是鸦片战争首次战役,也是英国侵略者第一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的战事,在鸦片战争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否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定海军民在近代史开端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在于厘清这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
本文以侵华英军记录为考察中心,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认为此次战役包括海战、陆战、相持战等阶段,作战时间至少在7个半小时。
“9分钟”只是海战的一个说法
1840年6月底,侵华英军入侵浙江海域,至7月5日,先后经过了英军兵力集结、战前侦察及中英海上谈判破裂等过程,清方绝不投降、寸土不让的彻底抗争态度,使侵华英军引诱清方投降的计划落空,最终决定使用武力。
7月5日下午2时30分,英舰威里士里号率先开炮,清军海陆联动,予以坚决还击。但装备落后的清军很快战败,侵华英军随即登陆。
海战的准确作战时间,清朝档案中目前尚无法查到,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奏折中称“……自卯至午”,之后被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所沿用。
目前网络上被多次引用的“9分钟”说法,就来自于这场海战,是侵华英军军事秘书乔斯林在《在华六月记》中所记录的。但“9分钟”是不是准确的海战起始时间呢?也不一定。它只是乔斯林的个人说法,英军其他军事主官还有不同的记录,其中最短为7分钟,最长为15分钟。
侵华英军海军司令伯麦在递交英国海军部的报告中,认为“炮击只持续了七八分钟”;陆军司令布耳利在海军发动攻击时,正忙着指挥陆军抢滩登陆,因此他给印度总督奥克兰的战事汇报中,只笼统地说“时间很短”。
乔斯林称“我们这边的炮声持续了9分钟,但即使炮声停了,还能听到几声炮响”,这显示“9分钟”内战斗并未完全结束。英军工兵部队中尉奥克特洛尼的记录可以提供佐证:“开火10到15分钟后,中国人的炮声似乎都沉寂了……”英方其他一些资料如《中国丛报》等,基本都称战斗时间在10分钟左右。乔斯林的“9分钟”之说并无太大问题,但它仅指海战时间。
清军陆上抵抗十分顽强
关于英军登陆后的中英双方作战过程,清朝档案中的记录较少,清军中营游击罗建功曾有“犹督兵绕城接战,至晚夷人登岸愈众,官兵力难抵敌,纷纷四散”之言,但此说法是否属实,似无定论。
实际上,英方记录中的清军陆战非常顽强,甚至打乱了英军的攻城计划,为城内百姓赢得了撤离时间。
英军登陆后,兵分两路进攻:英第26团、第49团、孟加拉志愿兵团、海军陆战队及马德拉斯炮兵连、工兵等部队,迅速向定海城进发;第18团等则攻占了东岳宫山制高点,同时保护于2点50分登上该山的伯麦、乔斯林等人。
乔斯林在东岳宫山上看到了定海城内清军的抵抗情景:“……可以看到城墙上有许多中国军队的旗帜,而士兵们则沿着城墙拥挤着,敲打着他们的铜锣和鼓,当看到我们的军队在东岳宫山上出现时,他们用手示意我们进攻。他们打开了那可怜的炮筒……”
关于城墙上清军兵力,布耳利记录为“几千人”。
陆路推进的侵华英军很快就遭到了清军的阻击,伯麦在东岳宫山上看得很清楚:“当我们的部队出现在平地上的时候,他们不时地从城墙上射击。”奥克特洛尼在前线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顽强:“有一段时间,中国人对(我们)在进行战备的小队和在旷野的露天野战炮位进行了巧妙的射击,但他们的火药看起来很差,枪械更差……”
根据伯麦的估计,城外进行“绕城作战”的清军总人数有五六百人,“……几乎不可能估计出实际的士兵人数。但我倾向于认为,郊区有五六百人;山上及山后,都可能另有埋伏……”
下午4时,定海城下的英马德拉斯炮兵在安突德指挥下,成功安装好2门炮,并展开了炮击。据伯麦记录,“到了下午4点,在离城墙400码(注:一码等于0.9144米)的地方,有2门9磅炮安装完毕。”至晚上,“6门9磅的炮、2门榴弹炮和2门迫击炮安装完毕。”
从上述记录来看,英军陆上攻击并非一帆风顺,清军“绕城作战”的游击战术迹象较为明显。
英军推迟攻城的原因
一线指挥作战的布耳利当时已制定攻城计划,打算先以炮火覆盖城墙西北角,摧毁清军防御,打开突破口;如果此计划受挫,则采取强攻的方法。他随即下令各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命令炮兵部队立即向城墙上的清军开火,每隔一段时间就开火一次,以吸引对方火力,为强攻作准备。
英军的攻击遭到了清军顽强反击,《马德拉斯炮兵军史》记录称:“(我们的)炮兵向敌方工事射击,敌人还击,但他们炮弹射程很近……”伯麦记录称,当时城内出现了极为强烈的抵抗迹象,“从城里军队旗帜的展示、锣鼓的鸣响、火力等方面来看,有一股强烈的受到威胁后的抵抗气息。”
此时,布耳利犹豫了,认为贸然发动进攻是不明智的,因为“城里不断传来的锣声和喊叫声,表明他们打算进行一次坚决的抵抗”。在与伯麦商量后,都认为城外人数不明的清军,以及城内坚决的抵抗迹象,可能会导致英军出现过大伤亡情况。最终两人意见达成一致,命令部队在郊区找一个好的地方过夜,第二天一早再择时攻城。
但双方相持的战斗并未停止,至晚10时左右,炮击一直在进行。乔斯林记录称:“中国人直到晚上10点一直在开火。……晚上,我们的炮弹炸死了文官和其他一些官员……”
这之后,清军是否停止反击,似乎也无法下定论。乔斯林的《在华六月记》《中国丛报》等不少英方文献都记录了一件事:凌晨3点左右,道头英军兵营附近的一个酒厂突然发生大火,不排除为清军反击所致。
乔斯林记录称:“……驻扎着几个团的郊区发生了火灾,……火焰突然蹿升起来。它很快就蔓延到一些弹药桶上,这些弹药桶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海港里所有的船只都被火焰照亮……”
至于失火原因,乔斯林和《中国丛报》都认为“有可能系清军袭击所为,也有可能系英军大意而引发大火”。
天亮时分,英军发动攻城战事,但侦察发现,城内沉寂一片。先头部队攀登上城墙才明白,城内几乎已撤离一空。
综合清朝档案和侵华英军文献,笔者认为,不算7月6日英军营的失火为清军反击所致,第一次定海战役的作战时间最少为7个半小时,其中:海战时间约为10分钟,清军陆地游击战1个多小时,相持战斗约为6个小时。
而如果以战斗爆发至英军占领为整个战役的作战时间,则总计经过了十余个小时。
(本文另参考了1840年、1841年英文版《国家情报公告》《中国战争》《亚洲期刊》等文献。)
作者系舟山市文史馆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鸦片战争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鸦片战争再研究(浙江卷)——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域外档案手稿为中心”(编号:23NDJC449YBM)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