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城:凝聚群防群治力量 打造多元治理“新引擎”
丛琳 韩锋 邱雨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3 版 )
□记者 丛琳 通讯员 韩锋 邱雨倩
社会治理有温度,群众生活才能更幸福。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社会治理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理需求不断凸显。面对新形势,新城坚持以“枫桥经验”为引领,不断创新更为科学合理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聚焦挖掘资源力量、拓展覆盖面、激发队伍活力、完善制度设计等问题,为构建更高质量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打造“新引擎”。
“四格融合”共治模式 提升警务防治效能
来到位于长峙岛如心小镇的如心共治警务站,身穿警服、头戴警帽的狐狸卡通公仔“如心宝宝”守候在门口,举着手亲切地跟过路居民“打招呼”。走进警务站,一侧的照片墙上贴满辖区居民与民警的留念合照,以及居民的温馨留言。舒适明亮的如心会客厅及茶吧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落脚点。警务站配置了“一窗通拍”自助设备,居民在这里不仅能享受身份证、驾驶证、居住证、出入境证件办理、补领、换领等便民服务,还能免费品尝“警察吧”的咖啡和茶饮。
前段时间,如心共治警务站举办了“如心共治 普法同行”首期活动,民警们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大家讲解了反诈防骗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防范技巧,吸引当地居民踊跃参加。李女士参加完活动后表示,活动中她学习到了更多的防诈知识,提高了自身的防范意识。更令她感到暖心的是,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不仅加强了警民之间的联系,氛围也十分亲民、接地气。
小小警务站,托起了辖区大平安。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共治警务,新城通过搭建“1+4+N”团队体系,建立了如心共治警务站,由“公安”“综治”“城管”“保安”四格力量,以及义警、高校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小区业主等组成的7支社会共治团队建成了共治架构。
目前已形成了510人的四格融合共治团队,日常开展“六联”共治工作,包括警情事件联处、矛盾纠纷联调、巡逻防控联动、宣防教育联创等内容。通过升级改造如心共治警务站,推出如心会客厅,举办普法、反诈等活动,吸引2000余名群众参与,进一步拉近了警民关系。
今年3月7日,长峙岛一名儿童夜晚走失,热心居民发现后将其送到如心共治警务站。由于孩子年龄过小,站内民警与其沟通过程中无法获得有效信息,便随后在长峙岛红色物业联盟微信群中发布消息,号召辖区内的各小区物业帮忙寻找孩子家人。没一会的工夫,就收到了群里热心居民提供的关于走失孩子的家庭信息,民警立即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并平安将孩子交到家长的手中。
一方有警情,八方来支援,像这样暖人心弦的警务共治故事,经常在新城上演。今年以来,如心共治警务站发挥“四格融合”共治模式优势,累计协同处置警情45起,化解矛盾纠纷12起,8分钟现场到达率达到98%。岛内总警情同比下降3.4%,警情类纠纷同比下降57.7%,新型侵财发案同比下降53.7%,辖区内“民转刑”案件零发生。
动员社会力量 推进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联合市司法局新城分局、舟山律协签订三方“警律联调共治”协议书,打造“律”力同心品牌,健全专职律师常态驻所制度,在派出所内设立“律”力同心工作室,每日由2名专职律师“坐堂接诊”,形成“一起纠纷、多方参与、联动化解、回访到位”的良好成效。通过增加司法资源供给,积极破解基层警力紧张困局和矛盾纠纷调处压力。前不久,辖区内杨女士的房屋漏水影响到了楼下的王大爷,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了纠纷,闹得彼此都很不愉快。后社区民警将双方带到了所里进行调解,经过当日的驻所律师长达4小时的耐心沟通,最终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非常感谢派出所有这么好的平台,平时我们老百姓请律师都要很大一笔费用,如今有了‘律’力同心工作室,既帮我们化解了矛盾,还替我们省了一大笔钱。”杨女士高兴地说。今年以来,“律”力同心工作室已助力化解矛盾21起,月均免费提供法律援助40余次,接待群众500余名,纠纷警情处结效率提升明显,未化解不安定因素数量环比下降27.8%。
近日,新城颐景园小区物业经理反映,小区沿街店铺一家理发店有根水管外接,污水直接排入小区绿化带,严重影响小区环境。社区民警在走访工作中了解到该情况,第一时间联系了城管部门,并与物业经理一同前往现场查看情况,发现是理发店的员工使用洗手盆后,将污水直接排入小区绿化带内。社区民警协同城管执法人员告知商家,不可直接外排污水,并现场开具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经营户表示会尽快进行整改,后经社区网格员走访检查确认整改完毕,形成闭环。
外接水管问题虽小,但在社会群众矛盾中较为普遍。为了将这类“小问题”在基层中得到有效处置、化解在萌芽状态,新城基层治理工作在“东海渔嫂”精神内核的基础上,利用网格、物业、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创新性架构“512”工作机制。即每周五由街道包联领导带领驻村联社团队下到对应村社、网格,与网格团队成员共同开展走访联系、收集社情民意,每周一对社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街道层面进行会商,每周二对街道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委层面进行会商,通过多方合力实现应调尽调、提高事件处置效率。
为加强街道即时处置队伍规范化建设,新城还专门筹划建立了专职即时处置队伍。辖区内两个街道各建立1支专职即时处置队伍,实行统一着装、携装和管理,通过组织岗前培训强化现场处置能力。定制落实“1分钟接受指令、3分钟联系当事人、10分钟到现场”的快速响应制度。近期,新城公安部门协同群防群治力量,联合各街道社区、“山海青风”团队、“东海渔嫂”团队等,在辖区开展“大起底、大排摸、大宣传”集中统一行动,在该行动中采取街面巡逻、人口检查、场所检查等方式,全方位强化街面安保巡访,前往餐饮、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方位清查,重点对行业场所经营手续是否齐全,视频监控保存时长是否达标,消防设施能否正常使用等进行深入检查,并督促各个场所切实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做到守法经营。
“AI管家” 24小时在线 “携手同心”智联平台促协同共治
“这个链接是诈骗吗?”近日,千岛街道一小区住户李女士收到了一封疑似银行邮件,声称有巨额资金需解冻,并附有链接,要求李女士填写个人信息。对此,李女士半信半疑,担心是诈骗。她通过“携手同心”智联平台,在社区反诈群组中咨询,并附上邮件截图。
群里的“AI管家”立即预警到敏感信息,将警情推送给所在社区民警。社区民警迅速识别,确定是诈骗邮件无疑,于是立即在群组中转发该案例,提醒居民切勿点击链接或填写信息,同时利用平台发送反诈提醒,并教授识别诈骗邮件的方法。
在新城,有事找“AI管家”,已经成为不少当地群众的习惯。为创新网上警务模式,构建各类信息高度共享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新城开发“携手同心”智联平台,在辖区警务群、网格群、业主群、行业群等相关微信群中,嵌入虚拟AI警官账号,通过文字对话、语音对话等方式,全天候实时回复群众咨询,形成“警民智联、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机制。
在发现敏感信息后,平台能及时预警并推送至业务平台(110接处警、12345政务服务热线),通过高效对接联勤联动机制,确保社区民警、综治干部、网格员等共治力量及早、及时开展非警务事项工作,有效实现源头治理,提高网格工作效率。
目前,“携手同心”智联平台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社区群、单位企业群、商圈群等各类主题微信群500余个,覆盖群众3万余人,围绕社会治理、防范、行政服务等35类问题,制定了464条标准答复,形成了以“微打击、微防范、微管理、微便民、微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微警务”工作模式,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促进辖区平安建设。
今年以来,新城辖区通讯网络诈骗警情同比下降26.62%,传统侵财警情同比下降24.38%,打架斗殴警情同比下降9.18%,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上升,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如今,“平安看得见,幸福摸得着”成为越来越多新城居民的切身感受。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