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胡又尹 储昊东 蔡明璐 余蔡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第 03 版 )

  中共舟山市委党校8位教师深入基层,挖掘在舟山“985”行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和精彩故事,凝缩成理论经验,为更广泛的实践提供借鉴意义。舟山日报《海潮·理论》今日刊登第二部分。

  解锁新质生产力

  注入发展新动能

  □胡又尹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人类在能动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力量,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变革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通过武装斗争解除旧中国生产力的束缚到带领全国人民集中力量一步步走向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源于我国生产力建设的新质生产力,究其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实践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光伏新材料不仅是制造业“底盘技术”之一,也是舟山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发展清洁能源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光伏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技术革新方面也迎来飞跃式的发展。而将新能源、新材料的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则需要以重大项目建设投产为动力,以平台保障为支撑。近年来,以打造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为战略基点,舟山高新区正在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的现代化产业平台,为光伏新材料产业等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建设构筑起集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为一体的大格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链,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新质生产力既是绿色生产力,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舟山要全力建好光伏新材料产业平台,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走出一条以人兴产、以产聚人、以产带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挖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

  大力助推舟山“985”行动

  □储昊东

  2022年在碳达峰碳中和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相对于较为稀缺的土地指标,利用海洋开发可再生能源更具有市场发展前景。舟山作为群岛城市,海域面积远超陆域面积,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千米,陆域面积1459平方千米,潜藏着巨大的海上可再生能源。2023年12月舟山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旨在进一步挖掘潜在海洋可再生能源,为舟山未来能源需求提供可依赖路径。

  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是资源增长的有益探索。相比于陆地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显然不足,尤其是对海上可再生能源领域挖掘。如今舟山通过探索海上风电、潮汐能以及光伏板领域,既有效利用闲置的海上空间资源,又为当地民众带来经济回报,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保护的双重目标。此外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前提条件下,海上空间广阔适用于规模性的经济开发,具备广阔的市场应用场景。

  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是绿色资源的重要助力。海上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的关键。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减少,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可以有效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有助于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

  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是资源保障的潜在宝库。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风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都是其表现形式。其中海上风能的可开发总量尤为巨大,海洋中的风能和潮流能等相对陆地来说更为稳定,因为海上风速通常高于陆地,且不受地形限制,波浪能也较为连续,这为电力生产提供了更加稳定的能源基础。

  小干金融商贸海事服务功能岛:

  开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

  □蔡明璐 

  2023年12月27日中共舟山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八大平台建设,其中之一就是要建设小干金融商贸海事服务功能岛。按照“一岛一功能”顶层设计,聚焦航运物流、船舶技术、金融商贸等产业,以“一区一园一平台”为总体布局,打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

  海事服务产业作为航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船舶为重点服务对象,衍生出各类专业服务,共同构成了现代海洋服务的重要业态。积极探索海事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推进舟山海事服务产业集聚化、快速化、智力化、公共化的必然选择。

  聚力现代海洋城市高端核心商务区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建立小干岛未来城市模型,加快舟山“国际会展中心”“船员评估中心”“国际社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社区”等项目建设,增引航运、船舶代理、船舶管理、船员管理、船级社、检测检验等企业。根据海事服务产业未来发展需求,对标国际一流港口,完善海事服务产业链条,促进配套产业发展。以船员评估中心为例,该项目建成后将为长三角地区的海事船员考试、培训、会务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为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聚力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产业园区是集聚人才和资金、支撑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干岛按照“园区+锚地”一体化运营思路,打造“国际海员服务中心”“国际船舶补给配送中心”“国际船舶技术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四个中心,推进海事产业集聚化发展,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聚力高能级产业综合创新平台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舟山海事服务业持续补链强链,蕴含了新一轮发展潜力。在海事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重点发展高度市场化的国际海事服务平台,上线引航、拖轮、仲裁、调解、船供、结算等海事服务功能,提供线上线下业务协同的高效服务。整合海事服务资源,引入电商平台,带动海事服务产业链式发展。通过产业链业态完善、制度创新、数字化赋能,努力实现海事服务产业跨越式提升,将海事服务产业园打造成高能级产业综合创新平台,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提供有力支撑。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舟山通过现代海洋城市高端核心商务区建设、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高能级产业综合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将小干岛打造为设施一流、要素集聚、功能齐备、服务高效、数字特色鲜明的海事服务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样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奋进之姿 做强六横清洁能源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平台

  □余蔡彤 

  《“985”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指出,要做强六横清洁能源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平台。以“原料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导向,打造化工新材料高端发展引领基地、新技术研发产业联动创新基地、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先行基地。

  能源是社会运行的重要资源,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占据着全球近80%的能源份额,但储量有限,因此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储存十分重要。清洁能源,就是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LNG,俗称液化天然气,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六横发展LNG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当前我们正在见证“无中生气”的六横速度。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千项万亿”工程和“绿保稳”工程,浙能六横LNG接收站项目设计规模600万吨/年,建设1座15万吨级LNG船舶专用码头和4座22万方储罐及相应工艺设施。项目将成为浙江天然气完善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载体,每年能为浙江省提供84亿方天然气,意味着浙江省全年近一半用气量。这将大大缓解天然气供气紧张的现状,对保障浙江及周边区域城市能源安全,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的招引落户撑起了六横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六横将以六横小郭巨20平方公里围垦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车用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材料、包装与先进膜材料、高端领域用纤维材料、光学材料、生物制造材料、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材料、氢气新装备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强有力支撑,一路过来,不管是企业还是群众,都对六横公路大桥翘首以盼。作为甬舟一体化的重要纽带,六横公路大桥连接宁波舟山港六横和梅山两大核心港区,建成后将有力促进六横港区及临港产业的发展。

  依海而建,向海而兴。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强调,“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下步,六横将紧紧围绕市委“985”行动,进一步促发展、扩投资、强民生、保安全,为舟山高水平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