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专题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第 03 版 )
编者按
当前,我市各地、各条战线正展现“985”行动的宏大画面和生动场景。坚定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路径,八大高能级平台如何集聚发展动能?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中共舟山市委党校,推出《党校微党课·说说“985”行动》专题。
发挥党校思想理论宣传主力军作用,中共舟山市委党校8位教师深入基层,挖掘在舟山“985”行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和精彩故事,凝缩成理论经验,为更广泛的实践提供借鉴意义。舟山日报《海潮·理论》择其重点分两期刊发,以飱读者。
钢铁为笔 石油为墨
不断书写“鱼山奇迹”
□张芳胜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产品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市“985”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做强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基地,对于促进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基地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本世纪以来,我国逐渐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石化产品消费中心,但PX、乙烯等大宗石化产品供应对外依存度较高。2014年,浙江省提出在省内选址建设“高产烯烃芳烃、离岸型”大型炼化项目和石化基地,以解决我国化纤产业芳烃原料供应缺口。经过细致筛选论证,综合考虑区位、安全、环保等因素,项目最终落户鱼山岛。东海一隅的悬水小岛承担起缓解我国乙烯等产品对外依存度高的困境、维护大宗化工原料供应安全的重任。
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基地创造了“孤岛奇迹”。2015年6月,鱼山岛上一声开山炮响,拉开了舟山发展大石化产业的序幕。在项目党建引领下,2019年5月,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跑出了十年工程五年完成的“鱼山速度”,鱼山岛上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首个赋予打造绿色发展标杆的石化基地。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不断推进工艺革新、主动执行最严标准等方式,不断探索大型石化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基地正聚力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不断探索建设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尤其是向石化产业链下游延伸,加快推进高性能树脂、高端新材料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基地的“溢出”效应,围绕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产业,重塑产业生态,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打造世界一流石化新材料产业高地、世界级大型综合现代化石化产业集聚区。
构筑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材料优势
□宁静
“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两会热词,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快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物质基础,也是新形势下构筑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本身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舟山金塘“国际领先新材料产业岛”的功能定位,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聚力建成国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是新材料产业特征与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高度统一。
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多项鼓励新材料领域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逐渐成为了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制造业、电子设备、医疗、建筑、能源等等,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会出现新材料的影子。新材料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新材料的出现可以推动各个行业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新材料的使用也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环境污染,从而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舟山,不同领域的新材料开发企业正在不断发力,带动了舟山新材料产业多向发展。目前,舟山已经形成以绿色石化为核心,新能源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结构新材料等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创造性论断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舟山要结合自身发展、产业趋势等,充分利用长三角科研力量,精准制定产业发展、企业培育等政策,健全完善人才招引、创新研发等机制,为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动能、强支撑。
集链拓圈、聚势而行:加快打造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秦少帅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配置效率和安全性对于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市“985”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打造“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高能级发展平台,舟山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在此方面具有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
打造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战略定位。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类商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考察舟山时曾指出: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资源是舟山取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过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岛、实施江海联运,舟山将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和能源保障。同时,通过优化大宗商品贸易结构,舟山将降低经济对单一能源来源的依赖,提升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985”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以自贸区提升战略为突破口,争取实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推动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粮食、煤炭、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交易等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吸引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发展,舟山将形成以大宗商品贸易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舟山还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大宗商品贸易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要聚焦关键环节,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在储运领域,舟山还应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以提升大宗商品的储运能力和运输效率,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配置的智能化水平。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同时拓展市场渠道和贸易网络。在贸易交易领域,要充分利用金融政策工具,为大宗商品贸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除此之外,也要加大对大宗商品资源配置领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大宗商品资源配置的科技进步和产业链升级。
从资源优势到制度优势再到高质量发展优势,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不仅是对制度型开放重大关切的回应,同时也必将为舟山整体城市能级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史梦圆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舟山发展的最大优势、潜力和空间。“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是舟山聚力开展“985”行动的重要内容,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以甬东勾山为重点的海洋科技创新港以“打造数字海洋新高地、都市创业新乐园、青年友好新城区”为目标,是舟山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支撑滨海科创走廊的重要空间载体。
打造数字海洋新高地。数字海洋产业是九大产业链的关键部分,不但能够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可以赋能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但目前,舟山数字海洋产业面临产业规模小、能级低、创新弱的问题。为加快数字海洋产业链的建设,甬东片区重点建设东海实验室,引进大院大所,围绕以无人船艇、机器人等为主的智能设备,以传感器、三代半导体、能源电子等为主的智能电子,以海洋通信、船联网、卫星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主的新基建,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和载体。
打造都市创业新乐园。创业能够将科技与资金、人才、设备等要素结合,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得以转化,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重要通道。为促进城市创业生态,勾山片区重点打造“海字号”文创街区+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城区,推进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活动,聚合创新创业市场主体,带动形成新业态、新模式,让企业成为市场活力的重要源泉,成就舟山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打造青年友好新城区。城市是吸引青年的重要因素,青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工作,提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港以打造青年友好新城区为目标,正是在为聚力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积蓄力量。建设青年友好新城区,有利于促进青年与城市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在浙江省建设海洋强省的关键时期,吸引更多青年留舟来舟创新创业,不但能提升城市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还能加快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对我市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