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爆火,带热新疆旅游业

舟山海洋影视该如何抢占微短剧风口?

俞浙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3 版 )

《不如再见》在白沙岛开机

网络竖屏短剧《战龙》拍摄现场

资料照

电影《我叫刘安顺》在桃花岛杀青

  □记者 俞浙前

  最近微短剧《我的阿勒泰》在网络上爆火。虽然目前上线的仅8集,但豆瓣评分高达8.8,暂列2024年国产剧TOP1。

  剧集收官后,很多观众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直接带火了新疆游,上演“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就连剧中那棵标志性的树都成为“新晋网红”。

  “影视+文旅”的模式由来已久。舟山作为旅游城市、浙江省内首个海洋影视基地,对于这一模式也有过多种尝试和探究。如今,微短剧成为影视产业新的风口,舟山如何借助这一机遇,让影视剧制作产业融合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就此采访相关业内人士。

  阿勒泰火了

  让舟山影视界人士看到了新途径

  港城国际传媒发展(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红雷,是一位资深制片人。近来,他对《我的阿勒泰》剧集作了一番深入研究。他认为,该剧的成功,不仅归因于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还得益于其深刻的情感叙事和对文化细节的精准把握。同时,剧集有效地利用了影视媒体的力量,将阿勒泰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呈现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

  去哪儿数据显示,自《我的阿勒泰》宣发以来,阿勒泰地区在全平台搜索热度上涨超一倍。5月以来,平台阿勒泰民宿预订量持续高涨。

  马红雷认为,阿勒泰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一部好的剧集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一部制作精良的文旅宣传片。现如今,更多影视剧已经关注到了将拍摄地、取景地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深度融入故事主线中。一部热播影视剧“带火一座城”并非无稽之谈。

  “这种效果,以往多是由大制作电影主导完成的,在舟山也不乏先例。比如央视拍摄的多部金庸原著改编剧集带热了桃花岛旅游。韩寒的《后会无期》带热了东极旅游。”马红雷认为,这样的先例正说明,舟山的海岛美景与影视剧产业融合,确实具备“网红”潜质。

  但是,之前的几部影视剧大作仅带动了桃花岛、东极,这些只是舟山一隅的景区,与“带火一座城”的效果仍相去甚远。

  “一方面是当年的传播范围与现在不能比,如央视的金庸作品改编剧集热度很高,但仍有大量观众并未关注到舟山的旅游。另一方面,也恰是因为大制作影视剧的高门槛,影响了舟山‘影视+旅游’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在大制作影视剧杀青之后,舟山的影视制作配套产业未能跟上,后续较难吸引他们继续入场、形成持续的红火。”市文广旅体局四级调研员周波如此分析。

  近年来,舟山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淡旺季明显、各地旅游产业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若能适时加入影视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则有很大希望平衡淡旺季以及地域之间的客流,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因此,近年来舟山也在影视产业上迅速发力,将“打造海上影视之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周波认为,当前打造海上影视之城也存在来自周边区域的压力。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基地等,都已经形成完备的影视制作产业体系。舟山若要后来居上,必须寻找新的契机,发挥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近些年,随着网络影视崭露头角,风头逐渐压盖传统院线产品,尤其是相对低成本的网络微短剧成为行业的新风口。而《我的阿勒泰》热播,让舟山影视界业内人士看到了新的途径。

  “舟山同样具备优美的自然风光,原生态的岛屿、鲜为人知的渔家风俗、豪迈又兼具柔情的人性故事,在这片大海上都不缺乏。而从阿勒泰的成功经验来看,这些都不缺乏受众群体。”马红雷说。

  “影视+文旅”模式,成为城市发展破圈新机遇

  在海洋影视产业发展中,尽管舟山自然环境禀赋,具有先天优势的地理位置,但并非是决定影视制作产业迅猛发展的必然条件。“自然风光很多地方都有,如何借用政策引导,迅速形成产业基础,才是在风口中能够抓住机遇的关键。”采访中,部分业内人士都说出了类似的话。

  分析《我的阿勒泰》对当地旅游的成功带动,可以发现,这与影视剧对取景地人文自然的深度植入、拍摄地取景地对文旅的重视程度、影视剧效应的二次传播以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综合使用都有很大的关系。

  2023年的《中国影视综取景地报告》显示,90后、00后正成为取景地旅游的消费主力,占比超57%,一线、新一线城市居民更爱追逐着影视、综艺打卡。如剧集《去有风的地方》,让云南大理火了一把。剧集《春色寄情人》在央视上线,则让取景地泉州出圈。可以说,正是近些年“打卡”风潮的兴起,推动了“影视+文旅”的产业模式愈发火热。

  马红雷认为,稀缺性是决定文旅微短剧项目能否成为爆款的基本特质。《我的阿勒泰》从内容上看,不同于当下影视剧追求大情节、快节奏、强刺激的创作特点,节奏舒缓、情感质朴更能触动观众心灵。“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而且团队阵容强大,投资也达到一定规模。如果舟山能被这样的剧组看中,那将是极大的幸事。”

  被热播剧“砸”中的城市,自然是喜从天降,但等待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不是根本办法。“依靠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尽量吸引更多的剧组在舟山,同时引入产业链上的企业投资,迅速形成产业基础,这是当务之急。”周波告诉记者,随着舟山不断向外界展示影视产业潜力和优势,近年来在舟拍摄的剧组明显增多,影视制作相关企业纷纷落地,逐步形成了海洋影视制作产业大发展的良好开端。

  “今年以来,已有10部剧集在舟山各地拍摄,已经安排开机的,也有10部左右。”周波说,剧组大规模进舟山,正是我市全方位打造海洋影视之城所形成的集聚效应。这是继金庸剧之后,沉寂多年的海洋影视基地再一次看到兴盛的希望。如何承接“泼天富贵”,还需要妥善考虑、详细谋划。

  “从我们的联系反馈来看,当前,国内的上影、西影和博地(宁波)影视等,都在密切关注着舟山海上影视之城的进展。他们希望舟山能引入越来越多的剧组,先拍起来,形成产业基础和氛围。”周波说。

  抢占微短剧风口,舟山还要做些什么

  “在微短剧风口寻找机会,舟山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不少。尤其是基于历史文化底蕴所形成的建筑、风俗等,都是非常吸引人,并且值得发掘的。”周波坦言,并非什么地方搭起摄影棚就能成为景点,而是这个地方的故事可成为“影视+旅游”的融合点。

  在周波看来,沈家门渔港就有成为爆款的基础。“这个百年渔港有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能够演绎众多的情感细节,如果把这个渔港用好,也许会成为吸引剧组的核心要素。”但他也并不讳言,在沈家门渔港的修整改造中,缺少为影视留下空间的前瞻性。

  “现在的沈家门渔港沿岸变得太过现代,基本找不出旧时的痕迹,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剧组如果要拍现代海港建筑,很多地方都有,无须来舟山。”周波认为,如果当地有心开拓沈家门渔港的影视功能,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重现一段渔港古街,这样既能为影视制作留出空间,也能成为渔港景点,与旅游功能契合。

  在业内人士看来,影视与旅游结合,应当在景点改造规划中预先考虑。舟山当下在做旅游规划的地方仍有不少,但地方政府引导投资时,还未能真正考虑到发展影视产业。有些地方,与其花钱去修整草坪、种植花海,不如去修缮古街民居,参考业内人士的意见,规划出适合影视拍摄的场地。比如定海古城,在今年投资提升东海百里文廊的同时,就有这方面的条件。“如今,我市为支持海洋影视之城打造,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可细化落实政策,吸引影视业界关注。”周波说。

  在建设的同时,可以考虑完善发展影视制作产业的配套功能。“在海洋影视之城的建设中,我们正在做的正是基础保障工作。”周波告诉记者,舟山作为旅游城市,此前交通、住宿成本高企,也曾“劝退”了不少剧组。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很多民宿、酒店对影视产业报以支持态度,愿意为此提供特价住宿、餐饮服务。他们目前准备的特价客房在1000间以上,可以切实降低剧组的后勤费用。”

  此外,在海上影视之城打造中开始注重外海岛屿的独特资源。在嵊泗、东极等地,开发有特色的小岛成为影视剧拍摄点,已成为一种多方共识。“捧红一座岛,就有可能带火一座城。我们舟山这么多有特色的小岛,也许不久的未来就能出‘网红’。”周波对此有信心。

  海上影视之城的打造,是舟山发展影视制作产业的姿态。如今,舟山在政策层面已逐步完善,未来需要练好的就是“内功”。周波说:“影视产业对旅游的拉动作用巨大,因此需要提前布局,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注重引育影视配套企业、发展群演培训机构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抓住未来‘爆火’的契机。”

  除资料照片外,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