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岱山县作家协会成立40周年回顾
鲁迪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第 04 版 )
《群岛》样刊
岱山作协会员发表作品的样刊
□鲁迪
一
任何事物的演变都有其孕育、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如果把岱山县作家协会的发展过程这样比喻的话,那它就是一棵树的种子,经过40年风雨和阳光的洗礼,如今已长成了一棵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岱山县作家协会前身为岱山文学协会,于1984年5月成立;2006年,更名为岱山县作家协会(以下简称岱山作协),是舟山市首个成立的县区级作家协会。
岱山作协的40年,不能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也算是一路风雨一路歌。初始的这些会员,大多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其时20岁左右,正值青春,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文学。他们交流最近看过的书,讲述自己的创作计划,朗读刚完成的作品,全身流淌着有关写作的热血。如果蝴蝶是他们想象的文字,那么,在他们的梦里,这只蝴蝶一直都在翩翩起舞,不曾停歇。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在花丛中飞舞的精灵,像他们闪闪发光的文字,始终照亮着他们的文学梦。
在他们的记忆中,蓦然回首,会忍不住对当年的纯真和青涩而怀恋。那个时候,如果谁发表了作品,即便只是市报上“豆腐干”大小的内容,都会兴奋地奔走相告。他们联合机关、企业、书店等举办文学征文,在县城街上的橱窗展览会员作品,在岱山中学举行文学讲座,组织会员在原县青少年宫二楼进行创作交流,邀请省市外的著名作家诗人来岱山为会员讲座。在县图书馆、县青少年宫等地方,一群群热爱文学的青年睁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认真地做着笔记,腼腆地举手提问。他们年轻的脸上充满了对成为一名作家的渴望,同时也让他们感悟到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潜力,只有坚持才能成为卓然的自我。
二
随着岱山文学协会的成立,1985年,《群岛》创刊,从最初的铅印、油印,到之后的激光照排四开报型。当年,正是这样一本薄薄的油印本,成为文学爱好者发表作品的一个阵地,给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和信心。会员们在昏黄的灯光下写着充满激情的文字,把每一首刚刚出炉的诗歌与文友分享,甚至坐船过海,去看望住在偏僻小岛的文学青年。他们不放弃每一颗爱好文学的种子,热情地约稿、交流,激发他们的创作活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小小的海岛,他们是一群充满正能量的火焰,不仅燃烧自己,也照亮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初心。
2008年始,《群岛》从起初的不定期正式改版为文学双月刊。作为一份内刊,其间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境,然而,正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始终坚守。作为文学的承载者和表达者,多年来,《群岛》始终追随时代脚步,坚守文学追求,致力于打造中国海洋文学实验文本,除了征集发表海洋文学作品,还陆续开展了“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喜迎亚运 雁当首位”“青春不歇 逐梦群岛”“海洋诗专号”等征文征稿活动,收到很好效果。
《群岛》是岱山作协的一张名片,在这块文学土壤上,致力于栽培孕育文学新人,让文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从这本杂志起飞,走向更大的文学舞台。现在,《群岛》为全国文学内刊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作家网驻站文学内刊。自2021年加入宁波市文学内刊联盟后,《群岛》连续3年被评为内刊联盟优秀(最佳)内刊,多名会员获年度内刊联盟优秀作品奖。《群岛》已成为一本具有海洋地域特色,且在国内有影响的民刊之一。
翻阅最初油印的《群岛》,看着略显粗糙的排版,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触摸到了那段以“情怀与勤奋”为写作源动力的岁月。这些年来,作为一本弥漫着海岛气息的刊物,《群岛》记录着作者充满热情和生动笔触的文字,对海岛生活的深情叙述和家乡记忆。用真切的体会,书写着对世情的洞察和生活的真实理解,努力为笔下的文字注入具有海洋特色的生命力和鲜活的灵魂。
三
2024年,是岱山作协成立40周年。作为其中一名会员,见证着作协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步发展。
文学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能带来物质上的任何改变,但对文学饱含炽热情怀的人来说,文学是精神生活的抚慰。文学如一盏灯,点亮了人生中的一个梦想。这些年,作协部分会员调到外地工作、生活,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再坚持写作,但同时又有更多热爱文学的人相继加入。40年间,一部分岱山作协会员加入了中国作协、省作协、市作协,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
为了更好地服务会员,扩大会员眼界,接收更多文学信息,2006年5月,岱山作协以写意岱山、群岛推文、群岛评论、群岛杂志、期刊推荐、新书快递、舟山地理、文坛动态等多种内容,创办了全省第一个县区级文学网站——岱山作家网。近20年来,岱山作家网一步一个脚印,为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做了大量的推介和作品传播工作。之后,岱山作协又开通了“岱山作协”微信公众平台,推荐会员作品,成为分享海洋文学的平台,扩大了舟山海洋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了广大作家和文友们的好评。
40年来,岱山作协会员立足本土,潜心创作。作品分别发表或选载在《人民文学》《江南》《小说选刊》《诗刊》《诗选刊》《散文选刊》《飞天》《文学港》《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为了引领会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和反映岱山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岱山作协策划出版了4套“群岛作家文丛”共27部。多年来,岱山作协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多次开展写作研讨会、新书分享会、新生代作品研讨加工会等,鼓励会员创作出无愧于反映时代、记录时代的好作品,用文艺精品传递社会正能量。用手中的笔书写家乡的美,书写好中国故事。
而在国内诗坛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舟山群岛诗群(以岱山诗歌作者为主),创作了大量海洋题材诗歌。《诗刊》《诗选刊》《作品》《青年文学》《萌芽》《诗江南》《时代文学》《中华文学》等全国数十家文学期刊对岱山作家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群岛诗群作品小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舟山海洋文学的知名度。“群岛诗群”被列为舟山市深入实施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项目之一。
为加强作协会员间的交流学习,开拓会员创作视野,激发会员创作热情,岱山作协不断加强作家队伍建设和素质建设,组织会员深入乡镇、企业以及到市内外开展创作采风、文学走亲等活动。连续承办11届的“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了岱山的海洋文学,成为岱山“文化立县”的一个品牌。在加强文学阵地建设方面,岱山作协打造了东沙古镇文学陈列馆、岱山文艺之家文学名家工作室等;致力开展艺术乡建,在岱西镇双合村打造了诗歌艺术村。在县内多个乡镇村设立文学采风基地,旨在通过文学的形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鼓励作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
为深化“三服务”活动,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岱山作协举行鱼山产业工人文学作品研讨会,邀请市内专家学者对鱼山建设者的文学作品创作走向进行“把脉”,并成立了鱼山文学社;与鱼山文学爱好者开展“青蓝工程”文学结对,鼓励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挖掘有潜力的作者,对激发鱼山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热情和动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起到了有效作用。
岱山作协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帮扶,发挥文化、文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多年来向渔农村文化礼堂和鱼山绿色石化基地捐赠各种图书,并多次开展公益性活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追求。成立40周年的岱山作协中,有不少会员是上世纪80年代加入岱山文学协会的。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与作协同在,并共同见证了岱山作协的发展和成长。人生4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但那些和作协在一起的岁月,与时代相关的痕迹,以及当初对理想的执着和热爱,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忘却的记忆。
“春华秋实路漫漫,一瓣心香巧耕耘”。至今,岱山作协已经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名,省级会员24名,市级会员49名。会员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万件,已出版作品合集和个人作品集80余部。
文学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理想的表达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热爱文学的人把文字当作一束光,为这个世界送去温暖和悲悯。至今,不少会员依然笔耕不辍,用手中的笔抒写着这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时代,用文字证明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力量和担当。
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功名利禄、恩怨情仇都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只有那些不朽的文字,依然如星光一般,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点亮每一颗热爱文学的心灵,照亮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有美好的文学相伴,人生之路便不会寂寞。
时光终将流逝,让我们依然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歌唱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