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定海区马岙街道——
看“墩苗计划”如何助“苗”成长
吴建波 柴莹莹 王梦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第 01 版 )
先锋助企员走访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有限公司 摄影 通讯员 田原舟
开栏语:今天起,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大型融媒报道《“985”行动进行时·“镇”在出发》,全媒体、多角度呈现乡镇(街道)聚焦“985”行动,着力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展示一线干部实干争先的优良作风。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柴莹莹 王梦婷
千年马岙,“后浪”奔涌。新能源重大项目在这里异军突起,乡村共同富裕建设红红火火。
聚焦聚力“985”行动,定海马岙街道从培养年轻干部破题,持续深化实施“墩苗计划”。
“墩”取名自马岙古墩,“苗”即年轻干部。马岙街道通过实施“墩苗计划”,让一支年轻的干部队伍奔走在助企、助商一线,认真干事、淬炼能力。
今年,在“墩苗计划”的基础上,马岙街道又组建了先锋助企员队伍,15名优秀年轻干部结对61家工业企业,双向发力,助推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日前,记者蹲点马岙街道,看“墩苗计划”如何助“苗”成长。
一场“头脑风暴”,碰出助企“金点子”
“冯总,今天我们人都到齐了,过来跟你们交流一下。”5月28日,舟山海之最食品有限公司的厂区里,来了10多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是马岙街道专门“跑”企业的先锋助企员。
“企业提出想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的想法,我们讨论整理后,有了一些思路。”在海之最公司的会议室刚落座,先锋助企员倪恩达开门见山。
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来出谋划策,企业负责人冯海飞连连点头表示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情况。
海之最公司从制作蛋糕等烘焙食品起家,这几年又开始进行儿童无添加食品的开发及生产,并趁定海“两廊”开通,顺势推出了文创产品。
“做烘焙、母婴食品,‘海之最’非常拿手,但是如何在电商时代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有点‘犯难’。”冯海飞抛出了问题,取出笔记本准备记下大家的发言。
“下个月阿拉街道的千年马岙稻香馆就要开了,下步会参与到稻米研学项目中,把文旅和工业结合起来,我觉得会有搞头。”听了企业负责人的话,街道“90后”干部俞海杰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再比如在马岙开办一个烘焙体验坊,介绍推广海之最特色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让游客在马岙的游玩项目更丰富。”倪恩达接上了话茬,他向企业建议,可以借着东海云廊状元阁开放,向学校、家长推广“定胜糕”产品。
短短2个小时内,先锋助企员们你一言、我一句,讨论如火如荼。思想的碰撞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金点子”。
“街道搭建的这个平台非常好,给我们送来‘锦囊妙计’。”合上笔记本,冯海飞表示,将结合公司实际,对意见建议开展可行性分析,在生产、销售上寻求新突破。
这样的“头脑风暴”,在马岙经常上演。15名优秀年轻干部平均每季度入企开展一次集中“谈心”,与企业同频共振。
“以前不太懂的办事流程,在服务过程中变得熟悉,实现了个人能力提升和企业发展双赢。”先锋助企员张梦玲说。
先锋助企行动实施以来,马岙街道年轻干部先后帮辖区企业解决了“专精特新”申报、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问题。
一间路边小屋,帮出共富好环境
近日,马岙街道的年轻干部干家辉又来到马岙村青平路,这里的一家24小时自助小超市即将开业。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各项设施的安装进度。
“这是一个路边购物点,采用无人值守方式,里面有方便面等食品,还提供微波炉,方便游客饿的时候‘垫一口饭’。里面还有周边村民自行摆放的当季蔬菜瓜果,游客也可以顺路购买。”聊起这个小超市,干家辉如数家珍。
他告诉记者,一些来马岙文廊沿线游玩的市民游客想就近吃些简单的速食食品,或者买些烧烤食材,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而准备开文廊轻食简餐的创业者刘凤娟想开一家店。于是,干家辉主动联系购物点所在房屋的主人,谈妥房租价格,帮她租到了这个合适的小屋。
“设备安装时,小干经常来这里查看进度,在监控摄像头角度、数量等细节上提出了不少建议,非常感谢他。”刘凤娟说,眼下她的植物园也在装修中,一间阳光房已经搭建完成,院内花团锦簇、绿草茵茵,她期待这里成为东海百里文廊上一个新热点。
看到服务对象的笑脸,干家辉也感到高兴。“刘姐之前就在马岙创业, 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现在搬到村里最美的青平路,说明我们‘墩苗’们的工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得到了创业者的认可。”干家辉说。
一间路边小屋,折射的是年轻干部主动投身乡村振兴的意识。
“去创业者身边‘练兵’,帮助村民实现共富,已经成为年轻干部们的共识。”干家辉说,“墩苗计划”实施以来,大家克服了本领恐慌,工作更主动、更接地气。
一套培养机制,“墩”实基层年轻人
马岙“墩苗计划”始于2022年。当时规定,每名班子领导至少要结对1名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导师帮带的形式让年轻干部既能进步快、又能“墩”得实。
“治村导师”、马岙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林嵩是导师之一。日常,他为“墩苗”们答疑解惑,领着他们走村入企宣贯政策,在实地走访中学本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阿拉马岙的年轻干部成长迅速。”几轮成长评估后,林嵩对“徒弟”们赞不绝口,他细数了不少年轻人的“业绩”。
“比如今年初,途经阿拉马岙的‘游1’路公交车增设了北海工业园区站点,方便了在那里上班的工人。”林嵩说,“墩苗”们在走访企业中了解到工人们的需求,迅速联系了街道领导,多次与公交公司协调设点,很好地解决了工人们的乘车难题。
策“马”冲锋淬炼精兵,锻造“硬核”年轻干部。今年,马岙还深化“锋行白马·青年思享荟”党建品牌创建,开展马岙街道“墩苗淬炼 智看青年”大调研活动、年轻干部助企行动,推动年轻干部一线淬炼、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人才招引、政策解读等方面问题20余个。
开展“墩苗计划”以来,马岙街道根据年轻干部的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等实际,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培养计划,全方位提升干部“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水平,全面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此外,该街道还优化“实战锻炼+综合考评”机制,开展“月纪实、季晾晒、年考核”年轻干部考核行动,对一线锻炼成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使用。在2023年干部提拔中,“90后”干部占比达62.5%。
“用制度倒逼,不断浓厚比学赶超的培养氛围。”马岙街道党工委书记方翰表示,街道将持续探索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与企业交流机制、“一线墩苗历练、中心工作锤炼、多岗位锻炼”联动机制,把急难险重岗位、重大项目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不断为“985”行动输送年轻“干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