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不必完美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02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简之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各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其间,各地纷纷举行各类防灾演习。从视频画面看到的演习,每一场都是圆满成功的,无论是小区居民还是学校师生,个个都显得训练有素、不慌不忙,看过之后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假如所有的演习都是逼真的,能够一概取得圆满成就,说明平时的防灾避险训练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当然是可喜可贺的。但假如只是把演习当作演戏,装模作样地排演一遍,显然是令人担忧的。因为,万一哪天真的发生灾难事故,不但没有人提前通知,而且“剧情”也难以掌控,处置不当显然就会在混乱中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样的教训,在一些导致群死群伤的外地事故中已屡见不鲜。
演习更应追求的是逼真而不是完美,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出个人逃生技能、单位组织指挥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开展不预告时间、不预设情节的仿真演习,或许场面会“难看”一些,但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久而久之,大家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自然就会逐步达标。
当然,演习也需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就“动真格”难免手忙脚乱,弄不好还会无事生非惹出些意外事故。从这个角度说,先按部就班地教学基本动作、熟悉逃生路径是无可非议的。只是,不能年复一年总是停留于“演戏”,而应该循序渐进增加难度系数,直至呈现突发性、复杂性的演习场面。
看不到逼真的演习,至少说明各地的训练水平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同样是令人担忧的。居安思危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立足实战不断提升演习水平,应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