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套新型船舶间无线充电系统试验成功

船舶可变身移动式“充电宝”,帮助其他船舶在锚地任意位置接电

王涵真 张慈烽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6月01日 第 01 版 )

  □记者 王涵真 通讯员 张慈烽

  本报讯  昨天,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的一艘实验船靠泊在新城湾的一处码头上,工作人员把两块电脑显示屏大小的藕合机构贴放到一起,码头岸电就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为船上的电器以及照明设备接入电能,这标志着全国首套新型船舶间无线充电系统试验成功。

  以往,停靠在码头的船舶供电采用岸电直接电气连接的方式,从拖出连船电缆到送电成功平均需要60分钟左右。如果船挨着船靠岸停泊,还需要将电缆穿过其他船舶才能供电,这种岸电接入方式容易造成线缆磨损及漏电,存在效率低、耗时长、可靠性差等问题。

  为此,国网舟山供电公司研究出船舶间无线供电技术。“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当多艘船舶在海上锚地停泊时,其中一艘船开启燃油辅助发电机,可帮助其他船舶在海面锚地任意位置进行接电,就像一个海上移动式‘充电宝’一样。”国网舟山供电公司海洋输电技术研究中心运维技术研究室主任胡凯介绍。

  该技术能够适应恶劣气象环境,提高平台供电可靠性,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据悉,这套新型船舶间无线充电系统的额定功率为30千瓦,设备最大功率120千瓦,测试中无线传能环节最大效率为97.6%,效率为国内最高,其中无线充电设备中的重要部件采用超大容量耦合线圈技术和高导热材料,提高了系统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使用大容量变换器以及精确的电磁热联合仿真,使装置可以安全稳定运行。

  装置整体采用了防水防盐雾设计,以适应海边高盐高潮高腐蚀的严苛环境,无线传能部分防水等级达到IP67,为国内领先水平,岸基柜体以及船上柜体也都采用了防水密封设计,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可以确保装置在海边长期使用。

  接下来,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将开发更加小型化、轻量化的无线传输设备,设计更适合于不同船只的嵌入式安装方法,并逐步推广应用至港口船舶岸电行业,助力打造绿色生态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