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何点赞舟山就业见习工作

陈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陈斌

  我市的一项旨在促进高质量就业的见习工作制度,以其创新的模式和显著的成效,赢得了《人民日报》头版的点赞。这不仅是对舟山就业见习工作的认可,更是对舟山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懈探索的肯定。我市就业见习工作,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稳定和体面的工作机会,也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舟山坚持将高质量就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这一理念的贯彻实施,为我市的就业见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策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稳定、体面工作的期盼,从而在民生福祉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舟山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41175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4.2%,为全省最低,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舟山就业见习工作的成效。 

  创新打造的海岛特色零工市场,是我市就业见习工作的一大亮点。这些市场不仅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岗位选择,还通过“建在海岛上”“建在市场里”“建在码头边”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海岛地区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普陀国际水产城零工市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示范零工市场,其经验做法被国家人社部信息专报刊发向全国推广,这无疑是对舟山就业见习工作创新性的高度认可。 

  在精准帮扶重点群体方面,舟山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舟山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精准服务,实现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此外,我市还创新实施了“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为四川达州籍在舟务工人员稳定就业解决后顾之忧,这一做法也获得了国家人社部的肯定。 

  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舟山展现出了强大的动力。通过创新打造“创就蔚蓝”政校企联盟,舟山成功促成见习基地建设等合作,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我市被授牌“全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海岛实践基地”,并创新实施“小岛你好”创业提升行动,打造“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创业就业,也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市就业见习工作制度之所以会被《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是因为它在促进高质量就业、精准帮扶重点群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舟山的实践证明,通过创新的模式和扎实的工作,可以有效推动就业,提升民生福祉,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市的就业见习工作,无疑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是共富路上的“蓝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