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黄牛有望“牛丁兴旺”
刘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第 08 版 )
□记者 刘凯
本报讯 近日,在位于定海区的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所,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成员现场演示胚胎收集技术:用一根冲胚针刺入品相优秀的怀孕母牛生殖道中,再通过冲胚液将胚胎从牛的子宫中冲下来,用特制的收集装置收集直径不到1毫米的胚胎,之后再将该胚胎移植到品相普通的母牛腹中,整个过程需要1~2个小时。
“总共有5头牛要做胚胎移植,这也意味着未来将会新增5头舟山黄牛。”定海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梅少卿告诉记者,胚胎移植在奶牛的繁衍中应用比较成熟,但是在种牛的繁育中还是第一次见到。
“整个过程相当于‘借腹怀胎’,把血统纯正、遗传稳定的种牛胚胎移植到品相表现普通的母牛体内,可大幅增加种牛的怀孕次数,以此在短时间内提高舟山黄牛种群繁育的数量。”浙江省农科院生物所副研究员朱志伟表示,此次牛种群胚胎移植技术团队一共要去5地,除了舟山黄牛,还有天台黄牛、温岭高峰牛、温州水牛和鄞州北沙牛。因舟山黄牛的种群数量最少,所以首站选择在舟山进行。
舟山黄牛曾是海岛春耕秋收的得力帮手,具有体型大、力量强等优势。作为海岛特色牛品种,在体格和抗性上优于大多数大陆牛。但是随着牛耕时代的结束,纯种舟山黄牛数量越来越少,濒临灭绝。2011年6月的调查表明,当时全舟山仅剩40余头舟山黄牛,其中只有20多头可用于实际繁育。2020年,舟山黄牛成为全省两个入选国家基因库的牛种之一。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为此,我市专门成立了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所开展种群繁育。在13年时间里,从最初的9头牛、一个家系开始,成功扩繁至5个家系、165头牛。数量虽然有所上升,但是种牛繁育周期长、成本高、对遗传性状稳定要求更高,如何有效扩大种群数量一直是一个难题。
“一方面我们还是要继续做好种牛的保护,另一方面我们也正在探索舟山黄牛的市场化。”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所技术顾问郑意胜说,他曾经拜访过浙江籍中国著名畜牧专家陈幼春。从体型、重量、肉质等方面,陈幼春对舟山黄牛的肉用价值评价为“可以与颇受食界追捧的日本神户牛相媲美”。
郑意胜计划再用10年,培养出总量200头的舟山黄牛“核心群”,尝试和省内外其他良种牛进行杂交,繁育出更优质的肉牛品种,让“种田牛”转变为优质肉牛是保护舟山黄牛品种长久留存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