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串联新图景 绘就新画卷
——定海提档升级东海百里文廊推动乡村振兴
吴建波 叶珂妤 康明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5日 第 04 版 )
岑港马目风车露营地1号
双桥东海福泉
马岙萌宠节
小沙青林玉镜
盐仓古樟驿
白泉觅林古树园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叶珂妤 康明军
最西端的马目风车营“烟波浩渺,海天一线”美景红遍朋友圈,白泉觅林古树园携1000余株古树、2万余平方米全景大草坪正式与市民见面……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定海东海百里文廊几个新开放的点位可谓“闹猛”。
揽山海胜景、赏云顶清风。自2023年5月全线开放以来,横跨8个镇街的东海百里文廊走出了一条“交通+文化+生态+旅游+共富”融合发展新路径——
精品点位相继火爆,共吸引市民游客超230万人次,实现“西伯利亚”到“西双版纳”、“深山冷岙”到“山水画廊”的转身;
建成文廊沿线共富工坊70家,吸纳闲置劳动力1500余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建成马岙文廊集市、盐仓翁山丰物、双桥农夫集市等多个共富集市,进一步拓宽沿线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加速释放共富红利。
文廊是载体、共富是抓手、善治是目的。定海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定海实践,全面实施文廊提升2.0工程,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
串起好山好水
走出文旅融合“特色路”
“向海风许愿,在山海相见。”这个月,东海百里文廊岑港段的马目风车营正式对外开放,在舟山本岛西海岸延绵起伏的山岗上,市民与游客们支起帐篷,远眺舟岱大桥,感受与山海的近距离接触。
行驶在马目山顶柏油公路,海风轻拂,美景不断。今年2月,定海启动马目宫前村至大桥观景平台道路提升改造,拓宽部分路段,对原有的道路铺设沥青,并完善道路护栏、标志标牌标线等交通设施,通往各个风机平台的道路焕然一新。
这样的文廊公路,定海计划新建、改建41条,总里程达69.6公里,目前14条公路已建成通车,13条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全部公路建设将于9月底完成。
“去年侧重改造升级现有道路,今年有半数以上的道路实现了从无到有。”定海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东海百里文廊公路建设中,定海新实施马目片区风车公路、中部生态云顶公路、山野乡村公路建设,加密沿线农村路网,兼顾森林防火功能,加快交旅融合,串联挖掘特色人文景点,打造了群众爱去的新景观。
泡温泉,赏山景,洗去一身疲惫。前几天,从东港过来的市民张先生在福泉村的稻海温泉体验中心享受了“东海第一泉”带来的舒适。
自东海百里文廊双桥段的“东海第一泉”成功出水后,福泉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投资者王真洁被山脚下满眼的绿色和独有的温泉资源吸引,在这里投资开设知山温泉民宿,并于今年初营业。进驻福泉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她目睹了小村的变化:村里有了柏油马路,杂乱的竹林修整一新,乡村披萨、阅读空间、戏剧体验馆也相继建成。
今年,定海区持续推进东海百里文廊建设,“沉睡”的乡村资源正不断被唤醒,新一批点位陆续亮相——
融合生态、采摘、露营为一体的觅林古树园火热“出圈”,曾经偏僻的白泉米林村站到了“C位”;
岑港白龙潭上方修建景观步道及观景平台,“造化钟神秀”的石景崖让游客近距离体验岩石群自然之美;
新修建的双桥东高岭至蚂蟥山公路盘旋而上,站在蚂蟥山生态旅游区的狮子岩平台,定海中西部自然风光尽收眼底,观山观海观岛,领略云顶看“蓬莱仙岛”,风光如仙似画;
外围道路改造列入计划,满目尽是古树、石屋、断壁的绝壁坎村等待更多人来一场“绿野仙踪”式的探险。
承文化之源、识古今之变。文廊云集了定海“十五古”文化精粹,历史、人文、山海在此交融辉映,是剪不断的文化根脉、抹不去的浓浓乡愁。
未来,定海还将按照“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的总体要求,充分整合已建的美丽乡村风景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面,形成“一环四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悠然定海”的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聚焦惠民助民 架起乡村振兴“致富桥”
初春时节,文廊盐仓段“翁山丰物”共富工坊化身青饼作坊,村民们采摘来的艾草成了“硬通货”,不但能卖给工坊换钱,还可以兑换青饼。“不单单艾草,阿拉种的蔬菜也能让村里帮忙代销,以前从来没想过。”经常来工坊送蔬菜的村民刘荣青说。
去年至今,“翁山丰物”共富工坊的农产品交易额超过了100万元。更可喜的是,小山岙里的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卖掉蔬菜瓜果,省下了往返城区卖菜的精力。
串起乡村美,助力百姓富。东海百里文廊开通一年,以文廊集市为主体的共富“细胞单元”搭建了本地农特产品展销一体化平台,18家优质果蔬园为试点的“共富田园”带动农户1800余户,助农增收350万元,让沿线群众真正尝到了甜头。
为鼓励创业者返乡入乡,帮带文廊沿线村民们就业增收,定海还为创业群体搭建了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定海人社局等相关单位集合各自资源优势,定期发布创业就业、闲置农房、青年创业导师资源等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扶持、信息共享、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等一体化服务,点燃更多青年返乡入乡创业激情,为擦亮共富文廊“金名片”注入鲜活脉动。
在文廊马岙段支线,57岁的袁秀敏开起了“林家小憩”民宿,跨界成为了一名民宿主。“来村里发展的年轻人多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袁秀敏感觉到,东海百里文廊开通后慕名前来马岙乡村游的市民游客明显增加,“遇到节假日基本客满,平均每月能增加五六千元的收入。”
白泉河东村的“嗨青春”集合街,每天吸引客流量2000余人次,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吸纳就业30余人;马岙文廊集市“暖岙共富·莫懊好市”预留共富摊位,为辖区村民提供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小沙用好新晋“樱花谷”景点,连续两年举办赏花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进村消费;借助观光人流,马目沿藤坑村民摆摊卖农产品……据统计,一年来,文廊沿线共引育乡村文旅融合业态30余个,打造业态集聚点6处,盘活闲置农房146套。
文廊沿线镇街还举办独具特色的礼堂“村晚”、“村运”、稻香节、温泉草莓节等农文旅活动,引入自驾游、自行车骑行、越野赛等体育赛事,开辟古迹研学、非遗传承等文化主题线路,落地露营、村咖、文创等文旅业态,以多元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拓宽乡村共富路。
聚力志愿暖岙 铸就景美人和“幸福路”
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依托东海百里文廊,定海深化党建引领,构建“有你定好”党建统领工作体系,培育有情怀、能带富的村干部队伍,以“全民掸尘”“善治学堂”等“善治+智治”基层治理模式,带动村民与基层一线干部共同参与东海百里文廊建设,激活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动能。
去年6月,“有你定好”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暨东海百里文廊明星村党建联建启动,定海区委组织部等单位为文廊沿线5个明星村揭榜共建项目,项目涉及干部培养、共富工坊打造、业态布局、民俗文化挖掘、旅游线路设计等多领域,为跨村抱团联建促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将东海百里文廊、精品共富工坊等乡村振兴建设成果串珠成线,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实干争先,营造新风尚,实现跨越发展。”定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小”点位见证“大”嬗变。自2023年5月全线开放以来,“党建联建”为文廊铺就一条乡村振兴“幸福路”——
依托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定海培育南谷秋韵、清尘白鹭等镇街、村社级文明实践品牌135个,通过干群携手,共建共治,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以幸福驿站为阵地开展的志愿暖岙行动,在文廊沿线的偏远山岙建成15个幸福驿站,分类组建法律、医疗等7支专业志愿团队,深入开展助医、助学、为老服务等各项“志愿暖岙”行动,惠及11个村的群众2万余人;
全域推广的“一把扫帚大家扫”“众家水井众家筹”等善治微民约,推动破解基层堵点难题,增添基层治理活力,推动乡村美丽蝶变。
以“共富双考双评”激励机制,定海还搭建村书记圆桌会等培养载体,增强基层干部投身文廊沿线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一处村道一处景,一路风景一路画。定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与升级,定海东海百里文廊已经从“连点成线”到“聚线成网”,沿线镇街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独特点位,打响了文廊品牌IP,成功打造党建引领下凸显海岛和美乡村“百里海乡画廊”的文化生态旅游“金口碑”,成为实现村民共富的“金钥匙”,形成了干群共建、全民善治的“金模式”。
本版图片由定海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