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市积极打造“林药”“林菌”“林花”为主的林下经济经营模式
林下“掘金”撑起百姓“致富伞”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5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本报讯 将黑色的遮阳网剪成一根根细条,缠绕在树干上,随后将一株株铁皮石斛的幼苗根部进行修剪,三五株分为一小捆,倒着固定在遮阳网条上……近日,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颖再次带领团队成员,来到位于定海白泉的后房山谷家庭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当天,他们采用新技术在杨梅树、松树等树木枝干上敷绑2000余株铁皮石斛。
“去年,我们是用细绳和苔藓进行固定,发现效果不是很好。”赵颖说,在进行多次试验后发现,遮阳网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可以保持湿度,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腐蚀消失,就只剩铁皮石斛,到时候根系会顺着树皮爬上来。
作为市林科院的林下经济示范点,后房山谷家庭农场所在地的树林里还种植着黄精、白芨、三叶青等中药材。该农场同时还承担了定海区农业农村局一项食用菌及林下仿野生栽培项目。去年,该农场的大球盖菇、竹荪灯食用菌成熟后销售给舟山本地餐厅,仅竹荪就有约5万元收入。“今年竹荪的菌丝已经出来了,过段时间又可以迎来丰收了。”后房山谷家庭农场经营者余立锋说道。
记者从市林科院了解到,考虑到我市农业体量小成本高,大面积发展林下经济性价比较低,因此根据林地状况、林农需求等方面,推进多试点、小面积林下经济,主要推进“林药”“林菌”“林花”为主的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生态和经济价值正在逐渐显现。
如以研学为主的万花谷农庄主要通过树上敷绑铁皮石斛,林下栽种菌菇、黄精等10余种中草药的模式,年收入近百万元;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奇庄园主要通过大面积栽培皇菊,盛花期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以长期投入为主的吉越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通过栽培三叶青、白芨、黄精等林下中草药进行增收……
据统计,去年市林科院共建设林下经济示范点10余处,新增三叶青等中草药面积300亩、皇菊50亩、菌药20亩;累计消化农林废弃物50余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产业与生态相结合;通过旅游、研学、采摘等途径,吸引了10万余游客,解决就业100余人,实现了林下经济的服务功能,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接下来,我们还要做深林下经济的附加值,如参观、采摘、研学等方面,撑好百姓‘致富伞’。”赵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