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耕耘多彩文廊 起舞山水之间

吴建波 王思涵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4日 第 03 版 )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王思涵

  春末时节,万物并秀,白泉山水之间,绿意葱茏,尽收眼底。

  踏入岙底陈觅林古树园,移植而来的古树抽出新叶,纷至沓来的游客搭起帐篷,享受着森林里的新鲜空气;漫步“花园示范村庄”皋泄村,繁花似锦,处处皆风景……

  去年以来,白泉镇深化落实“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建设30个文化旅游节点,串联打造30公里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共富”风景线,成功打响了“宝藏露营地”如意香樟湾、避暑纳凉地“龙吟泄潭”等一批颇具人气的人文景点。

  培育全季酒店、雪岭云泉、白泉鹅庄等特色业态,全力打响“定嗨柯梅”“柚香梅林”等共富品牌与共富工坊……白泉系统实施“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在文廊白泉段沿途招商引资、植入业态,累计总投资超1亿元,实现经济效益2030余万元,有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增“颜值”提“气质”,赋能乡村向“美”而行。起舞于山水之间的白泉,正在以农文旅融合的方式,铺就一条景美人和的乡村共富新路径。

  掘潜力做增量 文廊建设出彩出新

  心型池、大草坪,青山含笑,游人如织。今年5月1日,白泉觅林古树园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了定海一处新晋的热门打卡地。“五一”假期,这里的日承接游客量最高达2万人次。“以前人迹罕至的山岙变得这么火,阿拉想都没想到过。”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村民刘先生心生感慨。

  觅林古树园是白泉保护利用古树资源,围绕文廊建设挖掘潜力、做增量的一项新举措。白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秉承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在建设中留住乡愁,园内种植的800余株晚稻杨梅树以及100余株其他树种,均是从甬舟铁路建设区域移植而来。

  觅林古树园的开放,为白泉推进文廊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下一步,白泉还将挖掘当地民间传说故事,串联爱情、神话、历史等元素在园内设置景点,建设配套设施,打造集生态、采摘、露营等于一体的诗意绿色空间。

  白泉新景令人向往,去年开放的首批文廊点位也不断出彩出新。

  半开放式的院落内种满花草,茶咖、杯盘器皿,多元化的艺术元素融合在小小的屋内……随着BASU白水小院开业,去年5月亮相的如意香樟湾如今多了一处乡村咖啡馆。喝一杯浓香的咖啡,在水畔平台上稍坐,纵享青山绿水间的惬意。

  一杯咖啡唤醒乡村新风景。建成开放以来,白泉依托如意香樟湾的自然风光,加大业态招引力度,目前已经吸引了BASU白水小院、野玩森林等业态入驻。在这里,人们体验露营,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自然研学的童趣时光。

  去年以来,如意香樟湾的“横空出世”成为舟山晚稻杨梅节、定海作家采风等各类活动的首选地,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通过网络迅速出圈,更是吸引了网剧《战龙》前来拍摄取景,白泉乡村旅游蜕变出更多可能。白泉镇还利用整合东海游击总队纪念馆、朱缀绒先进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教育阵地,串联推出特色精品红色初心路线,构建起“党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围绕新农村旅游规划产业布局、全域旅游发展、群众便捷出行等需求,白泉着力推进东海百里文廊公路建设。文廊白泉段总长约2公里的金山村支线新建村道实现通车,“交通+”串连起古村、茶场、果园等资源,下一步白泉计划依托金山茶场开辟“非遗品茶游”,打造东海百里文廊上新的“诗和远方”。

  护古村建花园 美丽乡村精致宜居

  灯笼高挂,喜字张贴。日前,一场热闹的传统中式婚礼在修缮一新的金山水库下128号陈家老宅举行,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一对新人完成传统民俗婚礼仪式。

  走进这栋被青山与小溪环绕的老宅,只见刻有“福禄寿喜”的门楣精雕细琢,青石砖墙古朴典雅,作为舟山海岛建筑领域的代表之一,这栋清代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自金山村2021年被列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重点村以来,白泉以“海岛明珠、龙腾金山”为建设主线,探索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举措,着力创建宜居宜游非遗精品村,保持金山村整体风貌协调,让古村落“留下来”,文化基因“传下去”。

  其间,白泉对陈家老宅核心保护区域进行控制性保护,将金山水库下游及陈家老宅周边区域设为私人建房禁建区,严格控制新建房,防止违建破坏。同时,整修改造了9幢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民居,清理大溪坑古石桥周边乱石,修复金星宋家桥。

  舟山锣鼓、跳蚤舞、舞龙舞狮等是具有金山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白泉修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全面升级文化礼堂、重点打造双龙特色公园,举办各类非遗民俗表演及以教学传承为主题的活动,活态传承乡村文脉。据统计,金山舞龙队近三年间受邀演出共计100余次,助推舞龙舞狮文化“走出去”。

  彩绘亮眼,道路整洁。行走在皋泄村的“果意宽窄巷”,一盆盆种在村民院子里的植物花香四溢,绿意盎然,像这样的美丽庭院皋泄共有50余户,庭院设计摆放了3000余盆盆景。一户户“院内整洁,庭有花草”的庭院,已然成为村道两侧亮丽的风景。

  自东海百里文廊去年全线开放以来,皋泄村抓住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新契机,不断提升皋泄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村里有史可查、有据可循的特色人文底蕴、特色农副产品展示出来,打好乡村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两张牌。

  在皋泄村朱缀绒事迹陈列馆往西至东海百里文廊入口打造两条总长约1公里的“果意宽窄巷”;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通过管网统一接入湿地终端进行处理,提升农村水质环境;

  对原皋泄村经济合作社房屋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集网络直播电商中心、特色水果文化展示、共富集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共富工坊。

  今年,皋泄村成为我市首批“花园示范村庄”之一。“阿拉村像花园一样!”看着如油画一般美丽的内街围墙、街巷,村民们逢人便夸。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绘就文廊共富画卷。去年以来,白泉完成抛荒地治理约97万平方米,6个村口节点、约67万平方米观赏性花海美丽呈现,河东村成功创建省级未来乡村,洪家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

  引资金兴产业 盘活资源强村富民

  吹瓶、罐装、包装……位于米林村水管口的雪岭云泉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瓶瓶饮用水从生产线传送带下线,经过打包后存入仓库。不久,它们将被送往客户手中,带去源自文廊的天然饮用水。

  自东海百里文廊建成以来,米林村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在探索节余水资源开展自主交易的同时,将潜在的自然资源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激起村庄发展一汪“活水”。

  去年,该村与雪岭云泉公司签订协议,引入资金800万元建设厂房,开辟饮用水生产车间,利用纳米过滤核心净化技术对岙底陈水库水源进行净化、过滤、灭菌。目前,企业平均每天可生产饮用水约1200箱,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

  山泉水化身“致富水”,这是白泉用好东海百里文廊资源,壮大镇、村产业的新实践。去年,白泉镇推进高铁新城建设,狠抓“一镇街一抓手”任务落地,成功引进金东方瑞和颐养中心等6个招商项目,顺利出让高铁新城安置房地块等3块土地,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3865万元,经营性收入超2483万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13%、15%,乡村经济活力不断迸发。

  河东村,因地处白泉河以东而得名,东海百里文廊的开通给这里也带来了人流与商机。去年11月,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嗨青春”集河街对外营业,这个由集装箱改装的商业街区有23家商铺,每天吸引客流量2000余人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吸纳就业30余人。依托集河街带来的人流,河东村在这里开设共富工坊,引入村民自家种的农产品向游客销售。

  种浙贝母的开荒地改种芍药、公开招商出租闲置土地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去年,河东村还把目光投向中草药种植,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题,集农业种植、研学科普、乡村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

  中草药引来投资客。今年1月,一家以中药入膳为主题的餐厅在河东村开业,独特的药膳美食让餐厅逐渐声名在外。“文廊带来了客流,我们在河东投资,为村里做一份贡献。”餐厅负责人柳峰说。

  用好“东海百里文廊”金字招牌,推动乡村兴业乐民同频共振。今年,白泉将围绕休闲农旅、精品民宿、绿色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强沿线项目洽谈推介,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增收,带领村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走好强村富民共富路。

  本版图片由白泉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