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打造千亩良田“农文旅”融合样板区
“兴村十条”奏响党建引领强村富民曲
陈瑶 孔梦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4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瑶 通讯员 孔梦兰
本报讯 5月20日,记者沿着岱山县岱东镇板黄线步行看到,路两边的大片农田里,已经整改完的土地生机勃勃,一些菜畦上冒出绿色的花生苗;还未整改的土地上,依旧长满了小腿肚高的杂草,两边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
“从龙头村一直到沙洋村,连片的1550亩左右良田,今年完成了土地流转。”岱东镇副镇长江东成告诉记者,目前这片土地上正在按照花生季安排种植计划。预计到6月底,这片农田景观将与周边的东海郊野公园、北峰山绿道、鹿栏晴沙景区串联成片,提升农旅景观效果。
这片土地流转涉及1019户村民,要完成400多亩土地集中安置,从去年12月开始,龙头村和沙洋村仅仅花了3个多月便完成了这项工作。“镇里成立了党员领衔的工作专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推进现代化农业样板区项目。”岱东镇党委委员张伟介绍,在做好厘清问题症结、把准人物性格等准备工作后,镇里针对性制定了一户一攻坚方案,快速推进工作。
据了解,今年岱山县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党建引领“兴村十条”》,其中包括“村企党建联建”“选优育强致富能人”“推动部门帮扶力量下沉”“落实村级组织集体奖励”等十大举措,促进党建示范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两带融合”。
“按照‘兴村十条’第五条,县里为沙洋村对接了‘第一书记’,一名渔农村指导员派驻龙头村,他们每周定期下村帮助进行项目推进、政策解读。结对部门也给予了政策、资金支持。”张伟介绍,完成土地流转后,又实施“兴村十条”中的“村企联建”举措,携手岱山县安澜城投集团,成立了镇村企党建联建临时党支部。
“通过支部‘一周双例会’制度,商定后续由城投积极洽谈种粮大户,并着手在流转片区建设一个民宿样板区,形成一条‘半街’,助推‘农文旅’融合。”张伟告诉记者,这片土地每年预计可为两村增加20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兴村十条”出台以来,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喜人场景在岱山多个渔农村上演。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共实施“兴村十条”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增收项目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