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潘绍灿:执笔深蓝,做好“远洋警务”大文章
钟珊珊 顾浩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23日 第 04 版 )
潘绍灿对远洋渔船船员开展航前安全培训
□钟珊珊/文 顾浩祯/摄
人物简介
潘绍灿:
浙江金华人,1992年5月出生,2018年12月由边防部队转改参加公安工作,党龄9年,现为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派出所民警,曾获评优秀公务员、获嘉奖2次。
在面对东海的定海西码头,有一个不管理任何陆地村社,却管辖着数万倍于陆地面积的海域范围的“大”派出所——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派出所。
它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护航远洋渔业发展的专业派出所。“90后”民警潘绍灿,与远洋派出所一同成长,见证着它从刚成立时的“踩着石头过河”,到如今“远洋警务”护航远洋产业领先全国。
探索“远航善治”,筑牢安全新防线
2014年,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毕业后,潘绍灿被分配到定海西码头边防派出所(现干石览派出所)当了一名“片儿警”。虽在内陆长大,但每天跟渔村、码头的渔民打交道,时间久了,他对大海的了解一点不比本地人少。
2020年6月底,潘绍灿被调至刚揭牌成立的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派出所。“有谁第一次出海?”每次有远洋渔船出海前,潘绍灿都会去码头给新老船员讲海上注意事项,还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渐渐地,整个远洋渔业基地的38家远洋渔企、650艘远洋渔船、1.8万余名船员都有了他的联系方式。
讲好“航前第一课”之余,潘绍灿也没闲着。针对中外船员交织、粗放管理冲突等历史问题,他四处奔走,完成定海远洋企业全息化数据建档;积极联系,开展“船员聘用前、渔船下海前”排查摸底。
远洋渔船入了海,潘绍灿又发现:船员在海上一旦遇到紧急事、烦心事,大多只能通过卫星电话和岸上联系。“自管自治行不行?”在远洋渔业公司、远洋渔业协会的协助下,潘绍灿选聘每条船上具有声望和管理经验的人员为“远洋义警”,随船协助开展海上治安管理、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后来,队伍人数发展到300余人,100%实现“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纠纷化解在海上”。
赋能“远程智治”,提升管控新战力
出海时间长、生活环境苦,远洋船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时刻牵动着潘绍灿的心。为打通海上服务“最后一公里”,潘绍灿依托“深海红盾”远洋联勤支部,联合多方力量,搭建锚地“云驿站”,创新推出船情碰头会,努力为船员提供各种远程服务。
潮起潮落,船来船往,潘绍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灯塔守护远航渔船和船员的平安。从派出所二楼的办公室往窗外眺望,总长7.6公里的海岸线一览无余,但潘绍灿没时间欣赏,他的目光始终落在综合指挥室的大屏幕上,轻点鼠标,远洋渔船的生产作业画面即刻显示。“这是分局自主研发的‘智航远洋’系统,依托内嵌的远洋E站通、远洋卫士、远洋码等子场景,通过远程视频、卫星电话、图文传输等功能,可以对每艘远洋渔船出海前、作业中、归港后的所有情况进行实时检测。”
“去年11月我处置了一起作业船上纠纷,一船员因工作偷懒跟轮机长争执起来,还被打成轻微伤。我通过‘远洋会客厅’板块进行调解,并协调附近渔船把受伤的船员接回来。”潘绍灿介绍。此外,通过“智航远洋”系统促成了边检等部门形成全市远洋逃犯一所通办机制。去年以来,累计抓获各类网上逃犯11名,源头过滤重点人员150余人次,有效净化远洋社会土壤。
推动“远洋综治”,创新治理新模式
在远洋派出所的近四年,潘绍灿扛起创新打造“远洋警务”的重任,全程护航远洋渔业产业平安。特别是渔船出海和归港期间,白天走访,晚上办案,忙起来甚至好几天都没空回家。去年上半年,他还将人员管理工作前移至船员中介公司,更早介入风险筛查,做到“隐患不上船”的目标。
“这几年,潘警官帮企业、渔船、船员解决了不少烦心事,我们有什么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找他帮忙。”一提起潘绍灿,定海区远洋渔业协会秘书长方军也是点头肯定。
“远洋鱿鱼指数”发布、中国鱿鱼馆开馆、水产品现货在线交易服务平台——“远洋云+”投运、小微企业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炙热的骄阳和凛冽的海风见证着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从“先行先试”向“先行示范”转型,也见证了潘绍灿从青涩的警营新兵成长为优秀的业务尖兵。
“为进一步深化‘海上枫桥’联创联建,打造最优远洋营商环境,派出所目前正在迭代升级,将建成内设远洋智治舱、远洋宣教中心、案件会商室、共享法庭等区块,各涉海部门按需入驻的远洋综治联盟中心,‘组团式’服务全市远洋渔业企业与船员。等下半年,我们的‘远洋警务’将会翻开新的篇章。”面对新的挑战,潘绍灿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