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写在双屿港开埠500年之时
沈汉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8日 第 03 版 )
(图一:舟山博物馆收藏)
(图二)
(图三:十六世纪六横岛屿示意图)
□通讯员 沈汉敏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2024年适值双屿港开埠500年。双屿港1524年至1548年间,曾是“世贸中心”繁华之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纪念16世纪舟山双屿港这一辉煌历史,身为双屿港畔草民,有必要在开埠500年之时撰写点双屿港的那些事。
双屿贸易港的缘起
现在的双屿港位于六横岛西岸与佛渡岛东岸之间的水道。对面是著名的国际深水港宁波—舟山港区的梅山港,处于国际航线与中国大陆连接点,这一带港湾曲折,山抱水绕,易于船只出入航泊。明嘉靖年间浙闽海防军务提督、浙江巡抚朱纨(1494-1549)在《朱中丞甓瓦集》中这样描述双屿港,“东西两山对峙,南北俱有水口相通,亦有小山如门障蔽,中间空阔约二十余里,藏风聚气,巢宄颇宽。”16世纪,葡萄牙人费尔南·门德斯·平托(1509-1583)在《远游记》中述:“其地(六橫岛)……有海岸八处,最宜泊舟。”
起初,双屿港只有本地人和宁波商人毛海峰、徐文亮等,在此进行季节性的简单贸易。随着海上走私商王直和徽州籍商人许氏兄弟、徐海、林碧川的加入,再加“争贡事件”后中日合法贸易大幅下降,非法走私开始猖獗,渐渐对宁波、台州一带市场产生影响,后来又有江浙闽皖内地一带组建各自的商团,汇集在六横登岛经营,才日趋发展。明初,实施“海禁”政策,葡萄牙人遭“广东屯门”战后,被迫逃离广州,经福建后到了舟山双屿港。由此,双屿港贸易城走向国际化,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埠”,其实是嘉靖三年(1524年)。
舟山群岛海岛众多,为何六横岛会被葡萄牙商人选中成为落脚点。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时双屿港有一定经济贸易规模;二是它有良好深水港口,避风条件很好;三是它的特殊地理位置,长江口岸,东海边沿,交通四通八达。双屿港是中国东南部海岸线的中心,北可直达山东半岛和东北;南可通达福建广州和海南岛。对于海外,从六横岛出发,往北可达高丽国,往东可达日本国和琉球,往南可达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甚至印度。六横岛就像一个纽扣,将西太平洋、印度洋,与江南甚至全中国,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双屿贸易城鼎盛期
据史记,1526年福建监狱发生了越狱,一个名叫郑獠的犯人越狱后找到了葡萄牙人,将葡萄牙商人带到了宁波,和当地商人卢阿四交易,让葡萄牙人熟悉了宁波的海面。1539年,另一个福建的走私商金子老占领了双屿岛,开始和葡萄牙人进行垄断性贸易。就这样双屿港被中外海商看中,成了当时走私业的中心。到1541年。双屿港处于最兴盛时期,有葡萄牙、西班牙人集结江浙、闽粵、安徽等地商人和南洋商团,还有日本、印度、马六甲、琉球、爪哇等国的商人、船员、海盗、行贩、手艺人、冒险家等来来往往。除上述这些人员外,还有贸易城自治组织的头领,护卫港口的武装人员,维护秩序的治安官、法官,监督市场的度量衡及物价检查官、收税官、巡更者、翻译官、医生、牧师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港区内建起了官舍、居家、教堂、医院和贫民救济院等建筑物,并设置议会、裁判所、市政厅、警察所、度量衡检查所、公证所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治管理机构,俨然形同自由贸易港的自治区。弹丸之地的双屿港酒馆、茶室、旅舍、作坊、码头、仓库林立。街巷两旁的库房堆满了来自美洲、欧洲,日本和南洋的白银、珍珠、皮货、刀剑、枪、胡椒、檀香、苏木、象牙,以及来自中国的棉布、绫绢、绸缎、麻织品、珠宝、工艺品、粮食、陶瓷、药材、茶叶、书籍等(见图一)。
当时的双屿港究竟有怎样的辉煌?平托在《远游记》详细描述了当时双屿城的规模、市政建设。在第221章中写道:葡萄牙人已经在双屿港建1000余幢私人住宅,常住居民3000人,其中葡萄牙人1200人,其余为来自另国的商人和基督教徒等。还有数以万计的往来商旅,市面非常繁荣。据记载,当时一天就有多达1290余艘(朱纨《双屿填港工完事疏》)。是当时国际贸易最大的海上走私基地,被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称双屿港“16世纪之上海”。
繁荣的双屿港落幕
导致自由贸易港被毁主要有2个因素:一是随着自由贸易港不断扩张,动摇了明朝税收根基,朝廷实施更严厉的“海禁”,下令“寸板不得下海”;二是随着自由贸易港不断扩张,形成了商贸利益集团,出现强买强卖现象,并涉及了“武装走私”。在这杂乱的自由市场上,海盗、流氓、政客、武士、浪人亦混迹于此,打家劫舍、杀人夺财屡见不鲜,严重威胁边缘地区的社会安定。
导火索是1548年,一个叫兰沙罗特·佩雷伊拉的葡萄牙人将几千达卡(欧洲货币)借给宁波余姚大族谢氏,但谢氏几个人赖账不还,逃之夭夭。佩雷伊拉一怒之下纠集了三十多个恶徒,在夜幕中袭击了欠债者的村庄,抢劫了十多户人家,强奸妻女,并残杀了数十个百姓。此案震撼明朝当局,终于下定决心剿灭双屿,任命朱纨巡抚浙江、提督闽浙海防军务,决定派军队剿灭海上走私活动,对双屿港进行围剿。史料记载,为免泄露军机,朱纨弃浙江兵不用,动用从福建带来的亲信部队“福清兵”。(1548年)农历四月初七,朱纨率战船380艘、兵6000余,从海门出发,进剿双屿港,利用夜色,发起偷袭。经过一场激烈战斗,一举擒获盘踞在双屿港的徐氏海商集团的首领李光头、许六、姚大等人。大批占据该岛的葡萄牙、日本和中国海商,匆匆从海上夺路逃跑。仅仅五个时辰,双屿海商大败。朱纨命备倭都指挥卢镗(1505年-1577年)一把大火将中外海商在岛上兴建的天妃宫、教堂、医院、民房建筑及停泊港中的商船、货船等全部焚烧殆尽。朱纨为绝后患下令,让军人搬运大批木头、石块和沉船,一举填塞了双屿港的南北各港口,彻底毁灭了双屿港。从此,繁华了24年的东方国际贸易大港灰飞烟灭,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探究双屿港贸易地
长期以来,双屿港址在哪里?一直是史学界、考古界关注的焦点。关于双屿港地望,地方治史者著述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王建富等《明双屿港地望说》认为双屿港的贸易和居留地主要在六横岛西岸和佛渡岛东岸,即涨起港、棕榈湾、大脉坑、上长涂、下长涂、火烧地等七八个天然湾口。二是毛德传《双屿考略》认为双屿港在六横上、下庄之间的门,即今双塘岑山(张家峧)一带(俗称双屿南港)。三是钱茂伟《明代宁波双屿港区规模的重新解读》主张在六横的西北海岸,即涨起港、棕榈湾、大脉坑、沙岙一带。四是乐佳泉《寻找六横岛上的双屿港迷影》提出石柱头与邵家之间、积峙与嵩山(大教场)之间、蟑螂山与大沙浦之间等这些“海域”。也有说是峧头与峧西之间(俗称双屿北港),或是涨起港上屿山与下屿山之间的水门内港(见图二)。草民认为,除上述港口外,有可能环六横岛诸港湾,包括悬山、佛渡岛等都是双屿的航舶港区和码头,但主贸易地在六横的本岛。古时的六横上庄、下庄,石柱头,蟑螂山,西文山,小夹屯,积峙山,涨起港的上屿山、下屿山等都是悬水小岛,岛屿之间皆是良好的港湾(见图三)。
涨起港(图二)上、下屿山的门,经测量,上屿山与下屿山之间的距离为320米,并推测当年(1547年)水深在3-8米(这个门及水库下游现在已是陆地)。
由几经发现的瓷器碎片、旧船板为证。1987年佛渡村的佛东陈老大,在近海拖网作业中捞获到大量碗、盆、杯等青花瓷,其中有3只青花瓷小盅非常完整;2022年涨起港渔民在近海拖网时,又2次捕获到宋朝时期的青瓷系列粗瓷、韩瓶等(现陈展在双屿港村渔业文化馆)。在佛渡的大沙岙天后宫下沙滩,也曾挖掘过青花瓷片。至今仍在悬山马跳头、大筲箕,田岙龙头跳的山坳坡地和岙口沙滩,可以捡到零星碎瓷片、瓦片等物,以红绿彩、青花瓷、白瓷居多,所属年代为宋明清时。而舟山博物馆研究员贝武权在大筲箕发现的几片红绿彩,则与在中葡早期贸易据点——广东上川岛发现的红绿彩如出一辙,颇多明代嘉靖因素。上世纪50年代,礁潭高峰村、涨起港大岙、龙山浦西等地挖水库,曾挖到不少古代船板、木榄和瓷壶等。上世纪80年代,舟山考古队曾在佛渡村石门美女地发现明代瓷片散集,涨起港上厂跟村民建房时,发现有100多座“洋人墓”的蛛丝马迹。在调查过程中多有获知,双屿港区埋藏着水下文物。
而今地标的双屿港宽约2千米,水深10~90米,流速3~5节,可通3000吨大轮,可见,这不是当年朱纨所填的双屿港。即使动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也难以填塞,何况在明代的条件下加以填塞?所以,古时的“双屿港”并非现今的双屿港水道。
双屿港民执着企盼
沧海桑田,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六横岛的现实地理与历史地貌差别较大,为避免看着现代地图对双屿港地望进行无谓的猜测和争论,最佳途径莫过于考古挖掘。但问题是六横岛环境变化过大,造成深厚的滩涂淤积,加之岛上人口与文化经过多次变迁,人们生产生活的区域也相应有所变化。我们无法仅凭既有的研究成果和地表信息,去为双屿港址准确定位。因此,科学地开展田野考古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在明、清期实行过几次“海禁”,六横岛民被迫迁徙宁波一带,这期间成了无人岛。淤塞百余年的双屿港已变成一片低洼的谷地,泥沙淤积成陆。直到清康熙年间方有附近内地移民迁居六横岛,被开辟为田园和池塘,而那个曾闻名中外的港口徒剩下一个空洞的地名。
六横是个人灵地杰、古老而文明之岛,早在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春秋战国就有人居住。有1982年在悬山出土的“铜锛”(春秋战国时期)为证,现陈展在舟山博物馆。关于双屿港绝大多数研究者,是根据中、日、葡、西班牙等国的文献记载,地貌描述确定双屿港就在六横。虽然它已销声匿迹,成为近500年来一宗谜案,但仍是港民苦苦寻觅的对象。被毁的双屿港建筑物、船只残骸、填塞的木石,也许就在我们脚下。让我们共同努力,揭开双屿港神秘的面纱,利用一切科技手段找到它的遗迹,重现其辉煌的历史。
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十六世纪双屿港贸易城的深远影响,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历史依据和经验。为此建议:一要进一步运用史料研究和考古挖掘,获得更多证据来验证上述关于双屿门、双屿港贸易城的判断。二要积极运用研究成果,扩大国内外影响力,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全景普陀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三建议建立双屿港博物馆(或纪念塔),保存历史资料和历史真迹,以充足的证据和线索,进一步扩大舟山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话语权。我们期待着双屿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同时也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与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愿双屿港的历史文化能够永远绽放光彩,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一颗明珠。
本版图片由六横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