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抢抓自贸区政策优势推进企业孵化

“小细胞”撬动“大收益”

5年“孵化”企业11家,营收累计突破20亿元

朱丽媛 苗莉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8日 第 01 版 )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苗莉莉

  本报讯  近日,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式揭牌。依托浙江自贸区政策优势,普陀区积极打造浙江自贸区大健康产业特色板块,持续以“小细胞”撬动“大收益”。截至目前,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营收已累计突破20亿元。

  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瞄准细胞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医美等生命健康领域,持续为大健康产业发掘和培育高质量“源头”企业。

  走进园区内的浙江普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慧医疗”),细胞制备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宫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制备。“这是一项以女性月经血为原材料,用于开展干细胞治疗女性不孕不育相关疾病的研究。”公司总经理王海亮告诉记者,企业的实验室已制备并存储各类细胞样本近万份,近一年营收突破千万元。

  据王海亮介绍,受行业局限和产业政策滞后等因素影响,公司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存在一定困难。“正是看中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和企业孵化器的功能,我们作为第一批企业入驻园区。”

  持续激发大健康产业发展活力,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不断优化制度创新和政务服务。2022年8月,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综合协调局等5部门会同普陀区政府,联合出台《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普陀区块探索开展细胞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备忘录》。去年7月,多部门又联合出台了《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试点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健康企业科学发展、勇于创新。

  “普慧医疗”门口挂着一块崭新的“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牌子。“这让我们研究成果转化落地走上了‘快速通道’。”王海亮告诉记者,公司最快两三年内就有研发的新产品可上市,5年内预计“上新”2~3款新产品。

  据了解,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运营以来,普陀国际健康产业中心已累计招引健康类企业134家,先后牵头打造了普陀输血治疗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际前沿技术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转化、细胞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转化,规范企业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业务的开展;面向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组建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打造我市首个高标准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目标,共计投入800万余元,建设完成设施设备完善的分子遗传学分析技术和基因检测实验室、分子病理和免疫检测技术平台;成立普陀生命健康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整合企业、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资源,推动技术、成果、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共享,打造、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工程师队伍,实现原创性及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大力支撑孵化器在孵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孵化”企业11家,“在孵”企业30家,“毕业”企业最高营收达6300万元。

  “我们还与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结为战略合作单位,未来将重点围绕健康产业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等方向加强合作,全面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陀区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力争通过3年时间,创成我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