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白沙岛柴山国际艺术岛项目负责人赵利军:
“我要用艺术‘复活’这座小岛”
陈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6日 第 02 版 )
□记者 陈佳
传承海岛渔业文化、吸引艺术家驻岛创作、斥资改造托老所、协助村民回岛创业……从繁华省城到悬水小岛、从设计师到创业者,来自杭州的赵利军正在普陀白沙岛、柴山岛开启一场让海岛焕发新生的逐梦之旅。
2016年秋天的一次旅行,使赵利军与白沙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是10月份,天气很好,到白沙看着碧海蓝天,感觉太好。”赵利军内心萌生了在白沙岛创业的想法。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赵利军在白沙岛一口气租下了65栋绵延成片的旧民居,召集了一群设计师朋友一起干。2018年,投资近3000万元的“陌邻佑舍众创小镇宿群”一期项目动工,2019年下半年正式对外营业。
“如果说,是蓝海让我选择了白沙,那么,驱动我走向柴山则是艺术。”在受疫情影响而被迫停摆的日子里,与白沙岛一水之隔的柴山岛,那种天然的孤寂感、文艺感击中了赵利军:“柴山岛上的建筑保留得很好,是一座珍贵的原生态小岛。我要把艺术带入柴山,‘复活’这座小岛。”
赵利军体会到,以单一的民宿模式开发小岛太单薄,必须以文化特质带动形成生态化产业链。而柴山岛独有的文艺气息,启发了他“内容为魂、精神赋力”的发展理念。
在赵利军的大力宣传、组织、带领下,先后有上百位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艺术家登上柴山岛,每次都有人被这座小岛打动,愿意停留下来,加入“艺术兴岛”行列。他们将自己的工作室和会客厅搬到岛上,形成了一个集创作、交流与共享、生活为一体的新型社区,这不仅是对海岛生态文化的守护,更是一种创新的小岛激活方式,让艺术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成为产业发展的内核支撑。
在柴山岛,赵利军做的第一件实事是耗资700多万元,为岛上的老人们改造托老所。“我们来小岛创业决不是‘闯入者’‘逐利者’,而是要作为‘陪伴者’‘传承者’。”赵利军认为,小岛开发、发展的红利必须让小岛百姓共享,这样才能让小岛生生不息。
目前,已有近40位设计师、艺术家顺利入驻柴山岛,改造中的旧居全部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在内部空间中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既让老建筑焕发新生,也保持了海岛原生态韵味。这些空间既可用于接待游客,也可以成为艺术设计等行业会展、交流、研学的集中地。
赵利军隔三岔五地会上柴山岛走走,跟老人们聊聊天,看看项目建设的进度,也给有意向返乡创业的村民们出出主意。
村民胡鹏飞原先在岛外开渔家乐,他家的旧房子在柴山岛老码头边。受赵利军的影响,胡鹏飞决定回柴山开一家海鲜餐厅,眼下正在改造施工中。
“以前自己渔家乐搞装修,花了10万元只能看到5万的效果。现在有了赵利军他们帮忙,花5万元能做出10万元的效果!”胡鹏飞笑呵呵地说。
赵利军不仅为当地村民创业提供免费设计、指导服务,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帮他们降本增效,赢得了村民交口称赞。
“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回岛,参与旅游、餐饮等本土产业发展,形成民宿、设计、艺术、餐饮、休闲渔业等多元业态并存的产业链,能带动更多小岛百姓富起来。”赵利军说,他不只是在创业,也是在进行文化与经济共赢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