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登步岛

任爱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12日 第 02 版 )

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战地日记》手稿第一页

胡炜将军《战地日记》手稿与捐赠意向书

登步岛烈士“永垂不朽”碑 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

  □任爱珍

  时光回溯到2014年5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委托儿子和原第六十一师的战友将他于1949年2月13日到1950年8月30日写的《战地日记》原稿捐赠给舟山市普陀区档案馆。

  胡炜将军日记的时间跨度从渡江战役开始,经历杭州解放,抢占溪口,参加宁象战役,跨海作战,舟山战役直取桃花岛,血战登步岛,胜利南下,剿匪建政,真实地记载第六十一师一年多的战斗历程。日记所记述的史实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便是舟山战役中血战登步岛战斗。

  1 接受解放登步岛任务

  1949年,胡炜作为三野最年轻的师长,率领第六十一师,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千里急进,解放杭州;又乘胜追迁逃敌,解放了蒋介石老家溪口和奉化;然后参加宁象战役。同年8月,奉命归属第二十二军,接受解放舟山的任务。10月,胡炜率部渡海作战,先后解放六横、虾峙、桃花等岛屿,歼敌2000余名。

  为尽早解放舟山本岛,桃花战役后,第二十二军决定由第六十一师迅速攻占登步岛。

  “一个师进行跨海作战,既要攻占敌岛,又要巩固已占岛屿,兵力分散,攻击时无法形成优势;渡海作战以来,船只损毁40多艘,抢修需要时间;后方运输线尚未组织起来,1万多人进入海岛,粮食蔬菜、弹药补给均有很大困难;夜间已冷,部队在海上训练很冷,无棉衣背心御寒,救生器材也很少。”胡炜与其他师领导反复研究后,认为短期内发起对登步岛的攻击确有困难,把握很小。于是将情况如实上报,并委婉地提出给部队一个休整时间,再发动攻岛的建议。

  第二十一军接电,紧急抽调军山炮团到桃花岛,支援作战。第二十二军接电,即拨来救生器材600份,要第六十一师不迟于11月初发起攻登步岛战役。

  在此情况下,第六十一师表示争取在11月初发起攻击登步岛战役。

  从侦察和俘供中得知,敌第二二一师部率4个营驻登步岛,另一个营驻蚂蚁岛,正在积极构筑工事。登步岛面向桃花岛海面宽约六里,登陆条件尚好,但此海峡是三股海水交汇处,潮水风向不好掌握。

  各团干部反复研究,一致认为,在敌工事未完成前发起攻击较为有利。考虑到11月5日后,潮水风向不利,确定3日晚发起战斗。根据既要攻占敌岛,又要防敌在我占岛屿反登陆的考虑,决定以第一八二团全部和第一八三团一营为第一梯队,第一八三团三营及二营1个连为预备队,以第一八一团留守控制桃花岛、虾峙岛,防敌抄我后路。

  具体作战部署是,第一八二团及第一八三团一营分别从野猪塘山正面及东西侧登陆。部队登陆后,第一八二团除一个连向火烧湾方向发展外,主力沿炮台山、张网湾山攻占鸡冠礁,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第一八三团一营上岸后,应沿流水岩、竹山、大山猛攻鸡冠礁,协同配合第一八二团部队歼灭敌人,控制渡口,第一八三团三营及二营一部应尾一营前进。军山炮团于韭菜山一线占领阵地,支援部队登陆。作战部署上报后,很快得到第二十二军批准。

  2 战斗在深夜打响

  11月3日夜,第六十一师发起了登步岛战斗。

  为防止敌机轰炸,船只分散隐蔽在各港汊,预定20时登陆。由于风向潮水的影响,加上调动船只耽误了时间,直到22时,部队才开始登陆。

  当第一梯队第一八二团三营、二营一部、第一八三团一营登陆后,突起北风,潮水也开始狂退,送第一梯队的船开不回来,二梯队的船较大,开不出去,结果当晚只过去7个多步兵连、2个机炮连,形成孤军夺关的形势。

  部队登陆成功后,按预定方案,迅猛向敌纵深发展,第一八三团一营肃清岛西侧敌人,占领了流水岩山,天亮时约1个排的兵力攻上了大山,因兵力不足且分散,无力向鸡冠礁攻击。第一八二团三营及二营1个多连登陆后,打退敌反扑,攻占了野猪塘山、炮台山。拂晓时,三营主力攻占了张网湾山,此时,敌慌乱地退到了鸡冠礁一隅,乱成一团。

  如果能在天亮前控制港口,就阻断了敌人后撤或增援的可能。我部队虽然奋勇作战,把敌人打乱打散,但因未能攻占鸡冠礁控制码头,无法阻止敌增援,反而处于被动境地。

  3 殊死搏斗

  此时,天色已明,大量的敌援军在敌机的掩护下,蜂拥而至。一场空前激烈和残酷的争夺战展开了。

  天亮后,敌以B-47、P-51型机6架疯狂地对我登陆部队及船只进行轰炸扫射,封锁海峡,同时以舰艇两艘及B-26型轰炸机对我桃花岛阵地狂轰滥炸。敌机第二批进入后第一批才退出。从早到晚,战争没有一分钟间断。在敌机、军舰及地面炮火的支援下,上午9时许,敌援兵约一个团的兵力向第一八二团阵地攻击。张网湾山很快被敌人占领,七连在打退敌5次集团冲锋后,于中午12时放弃炮台山阵地,该团部队退守野猪塘山、竹山一线阵地,继续抗击敌人的进攻。在我左翼敌约一个团的兵力向第一八三团一营进攻,敌攻占大山后,一营部队退到流水岩山一线顽强抗击敌人。

  4日白天,我登陆部队在无饭吃、无水喝、无阵地依托、无上级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连续打退敌10多次进攻,坚守住了主要阵地。战斗中,干部伤亡了,战士自动代理指挥;子弹打完了,就利用战斗间隙派人到敌人尸体上搜索;敌人冲上来了,就用刺刀、洋锹、石块同敌人拼;第一八三团二连机枪班长被两个敌人抱着就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4日21时,胡炜等亲率第一八二团一营二营两个连和一八三团三营及二营六连、师侦察连、警卫连和92步兵炮连,相继投入战斗。

  从4日夜到5日晨,敌援兵也不断抵达登步岛,从俘供中得悉,除4日到达的两个整团外,4日夜到5日晨,敌第六十七师和第七十五师又有3个多团登陆。敌第六十七军军长刘廉一、第八十七军军长朱致一都已到登步岛指挥督战。

  我增援部队登陆后,立即投入激烈的战斗。仍向原定的目标鸡冠礁攻击前进,力图控制港口,扭转不利形势。但由于兵力过于悬殊,未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4 勇敢抉择

  5日中午,胡炜面临着重大的抉择: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我方不仅无兵可增,且无法补充消耗。岛上已查明有敌7个团的番号,摆出了要全歼我登岛部队的架势。以我方现有力量不仅无法歼灭当前之敌和控制全岛,且登岛部队的命运也十分险恶。

  胡炜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在多年的战争中,也曾遇到过各种艰难险恶,但像这样难下决心,还是第一次。最后,他完全摆脱了个人得失的考虑,果断地将撤退决心电报第二十二军和第二十一军。与此同时,电告在桃花岛的李清泉副政委,要组织一切可能的船只,天一黑即来登步岛撤运部队。

  5 黑夜撤退

  撤退于5日傍晚开始。

  根据敌人不擅夜战的特点,由第一八三团团长杜绍三和第一八二团参谋长刘正昌各率一个营对敌实行佯攻,掩护部队由海上撤退。当时估计渡海用的船只很少,整个撤退时间至少需五六个小时。在此期间,决不能让敌觉察我方的意图;万一敌人察觉,这两个营就必须把敌人坚决顶住。

  在撤退中,胡炜、副参谋长王超在渡口指挥,按先伤员、烈士,次俘虏,然后是机关、部队的顺序登船。指挥所和师首长与掩护分队最后撤离。他们沉着冷静、撤退在后,从容不迫的态度,鼓舞着全体指战员。在他们登船时,又把仅有的救生衣留下来给后面的同志。撤退过程中,我方无一伤亡。

  6日凌晨1时左右,部队全部撤回桃花岛。

  天亮后,敌人才爬上野猪塘山。他们看到的是滚滚涌动的海水和向我军进攻时留在阵地上的遍地尸体。

  6 战后风波

  这次登步岛之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5个多营的兵力,与优势海、空军及炮兵支援下的国民党军6个多团的兵力,拉锯血战2个多昼夜,毙、俘国民党军近3400人,人民解放军伤亡1400余人,第六十一军最后成功撤回桃花岛,给予国民党军一次沉重打击,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制造“第二个金门”的美梦,也为解放舟山群岛和浙江沿海岛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战后,国民党军方将登步岛战斗当作“辉煌胜利”大肆宣传。说“北有登步,南有金门”,阻止了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计划。

  对登步岛之战的经验教训,第三野战军领导、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都高度重视。粟裕于1949年11月14日致电第七、九、十兵团,要求各兵团对舟山等岛的攻击,必须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发起。11月22日,粟裕又致电军委和毛泽东,“建议军委推迟进攻舟山的时间,加紧发展海空军。在打法上,以海空力量给舟山之敌海空军以歼灭性打击,然后以陆军优势兵力攻取舟山。”毛泽东则于1949年12月5日、1950年1月11日两次致电粟裕,要粟裕到北京与聂荣臻、李涛、刘亚楼会商作战办法。

  1950年4月25日,第三野战军召开华东军区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会议,决定集中海陆空三军20万兵力举行舟山战役。5月1日,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蒋介石为了保存舟山12万守军,集中力量固守台湾,决定于5月13日放弃舟山。

  5月15日晚,我军获悉国民党军撤退,次日指令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第二十三军发起攻击。17日,第二十三军占领定海城,第二十二军占领舟山本岛西部地区,第二十一军占领朱家尖和沈家门,并继续向岱山、长涂、衢山、普陀山等地进发,至19日,定海县属各岛解放。到7月10日,舟山群岛全部解放。

  作者单位:舟山市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