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廉租店 能否有
阿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5月06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 阿培
上班时间还没到,单位的茶水间照例先热闹起来,这一天同事们“短聊”的话题是老城区的烟火气。先是有人感叹,搬到新城之后吃个早餐也得“隆重”地开车出门,忒不方便。然后,大家开始盘点老城区的种种便利。对比之中满是期盼:老城该越来越现代、新城也该越来越便利。
新城优点不用多说,只是人们在享有品质小区、优美环境的同时,也依然需要打理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这些“小事”,确实不如老城区便利。也正因如此,住在新城的人们总是忘不了老城区的温暖细节,时不时要回老城办些修修补补之类的杂事。
老城区的许多“特色店”,在新城是难觅踪影的。比如,定海白虎山路有家“小舒修理店”,专做拷扣子、修拉链、补羊毛衫之类的“小活”,看似不起眼,但老百姓生活真需要。新城居民无疑也需要诸如此类的生活服务,但为什么没人开这样的店、赚这样的钱呢?这大概需要从经营成本说起。
新城也是有许多店面房的,但假如用来修拉链、补皮鞋抑或做大饼油条,恐怕连房租都交不起。老城区就不同了,很多临街的民居亦家亦店,做点小生意无须考虑房租成本,靠手艺赚钱更可以包赚不亏。有客上门放下饭碗就能接活,如此从容难怪此类“特色店”鲜见“店面转让”。
新城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广大居民同样需要各种“特色店”为日常生活拾漏补缺。利润微薄的小营生进不了店面,“无形之手”显然无可奈何,但“有形之手”却可大有作为。既然廉租房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为何不能用廉租店引进老百姓需要的特色服务?
比如,可以通过整体规划,在物业小区周边布局若干廉租店,然后在征集居民需求的基础上,以低租金、零税负公开招引相应的“特色店”入驻,并结合居民满意度进行动态管理。果能如此,新城生活定会越来越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