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科研攻关提升“一条鱼”价值

——访浙江兴业集团研发部部长周小敏

朱丽媛 林增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30日 第 02 版 )

周小敏(左)正在研究新产品开发

  □记者 朱丽媛/文 林增光/摄

  近日,在浙江兴业集团水产冷冻厂二楼加工车间内,新引进的鱼类智能加工流水线正开足马力运作。冷冻厂厂长张舟平介绍说,原先车间里鱼的分拣、清洗、包装等十七八道工序,完全靠人工完成,“比如清洗工序本来至少需要3个人,现在有了这条流水线,1个人就能搞定。”

  “这条流水线投用一个多月来,车间的日产量提升了至少30%。”从引进到启用历经2年多,公司研发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周小敏对每个环节都尽心尽力。

  来舟山工作17年来,周小敏深耕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带领技术团队不断推动冷冻产业链改造升级,累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她先后获评市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舟创未来”海纳计划Ⅱ类人才等。

  周小敏本科就读于浙江海洋大学,自此与舟山结下了不解之缘。2007年,她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海洋生物专业硕士毕业后,在导师引荐下“重回”舟山,入职于浙江兴业集团。“我的工作就是为企业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产品进行研发和技术攻关,这和我的专业很对口。”周小敏说。

  多年来,兴业集团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开发先进产品的脚步,这为周小敏提供了越来越大的“舞台”。公司成立了水产品精深加工研究所,提供资金、设备等支持,周小敏作为企业代表与国内不少知名大院高校合作,研究开发海洋食品新技术。

  在兴业集团水产品精深加工研究所,周小敏和同事们探讨如何进一步去除银鳕鱼的鱼腥味,制成受儿童欢迎的早餐食品。“目前,鳕鱼春卷、小笼包、香肠、可乐饼等多个产品在研发中。每种产品的研发过程都需要很多次的筛选,要经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尝试和改进,而且每个技术环节都必须严谨可靠,所以我们只能一直不停地做。”周小敏表示。

  周小敏曾先后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重点创新项目,在提升“一条鱼”价值,助推舟山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的征途中屡屡建功。

  针对鱿鱼甲醛超标的问题,周小敏和团队研制出切实可行的甲醛控制操作工艺,并升级为《舟山市低甲醛鱿鱼制品操作规范地方标准》,推广到我市水产加工企业;针对秘鲁鱿鱼酸涩味较重、口感较差的问题,她参与开发了新型鱿鱼去酸剂和风味料,实现了秘鲁鱿鱼风味改良,并发表论文《秘鲁鱿鱼安全除酸工艺研究》,这一研究成果有力缓解了秘鲁鱿鱼大量堆积的行业困境;她参与研发的液氮速冻技术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她主持的省重点创新团队项目——“带鱼鱼糜内源酶及凝胶机理的研究”,使鱼糜凝胶强度比传统工艺提高了2倍多。

  “围绕市里提出的‘一条鱼’产业链,我将继续深耕海洋生物研究领域,助力舟山海洋生物产业迭代升级。”周小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