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庸故里嘉兴看“金庸笔下桃花岛”

黄燕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10日 第 04 版 )

袁斐正在为大家讲解

海宁潮观赏点

海宁金庸百年展 记者 黄燕玲 摄

金庸主题讲座

海宁金庸百年展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由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提供

  □记者 黄燕玲

  “我认为,能和西方漫威元宇宙所抗衡的,就是金庸的武侠元宇宙。”“金庸的元宇宙起点在嘉兴,在南湖醉仙楼,这里是郭靖杨康比武约定所在地。”袁斐如此定义金庸作品的“江湖地位”。

  袁斐,知名“金学研究者”、全球金庸迷群英会名誉会长,在全国各地持续举办金庸主题讲座数百场,2011年因“金庸是嘉兴人”而定居嘉兴,现供职于嘉兴市委统战部;2019年,于香港出版个人处女作《金庸·青春·酒》。

  3月20日~21日,在由浙江省记协、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委网信办主办,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南湖区委宣传部、海宁市委宣传部承办的“金庸故里,醉美江湖——全国文化名家名记者嘉兴行”活动现场,袁斐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家及记者行走在金庸故里的鸳鸯湖、醉仙楼、烟雨楼、海宁潮、海神庙、金庸故居……感受嘉兴“百年金庸,侠之大者”的气度。

  金庸笔下的“侠之嘉兴”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金庸说的家,是他的家乡嘉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嘉兴,在金庸的笔下,有着别样的江湖色彩。

  金庸笔下的嘉兴市民,“城中居民人物温雅,贩夫走卒,形貌亦多俊秀不俗……”

  金庸笔下的嘉兴南湖,“其时正当春深,碧水翠叶,(南湖)宛若一泓碧琉璃上铺满了一片片翡翠。”

  金庸笔下的嘉兴海宁潮,“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自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大潮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

  金庸笔下的嘉兴粽子,并非只是吃食,足以传情达意。杨过用布线粘着一小块粽子,去粘程英扔掉的字纸,提过来看,张张写的都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金庸从不吝啬对家乡的赞美,家乡也同样不忘这位“侠之大者”。在金庸百年诞辰之际,嘉兴打出了“金庸故里,醉美江湖”文化品牌,广撒“英雄帖”,邀请大家共赴一场“江湖之约”。

  怎么诠释“醉美江湖”?

  这句口号的提出者袁斐说:“醉”,意指醉仙楼。醉仙楼可以说是金庸笔下武侠世界的原点。“射雕三部曲”的起点便是郭靖杨康醉仙楼的一场比武约定,若没有这场约定,就不会有后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武林传奇。“江”和“湖”则分别意指钱塘江和南湖,一个是金庸笔下的“犹如际天而来的‘玉城雪岭’”,一个是金庸笔下的“碧琉璃”。

  “‘江湖’又寓意着家国天下,寓意着八千里路山河,这便是金庸故里的‘侠之大者’气节。”袁斐说。

  袁斐的一席话,将我们的视线拉回了金庸笔下的嘉兴。袁斐认为,金庸笔下的嘉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嘉兴的地理风物。比如醉仙楼、烟雨楼、小蓬莱、南湖菱、钱塘潮等,都是在嘉兴当地可以找到的地理风物。例如,《射雕英雄传》中的“群雄中秋大战”,便发生在“烟雨楼”。

  第二层是嘉兴的民俗传说。比如海神庙、乾隆身世传说、五彩螺传说等等,都成了金庸笔下创作的源泉。金庸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以在海宁流传数百年的乾隆传说故事为主线展开,书中大量描述了与海宁相关的人和事,成为继冯柳堂《乾隆与海宁陈阁老》之后最成功的演绎者。

  第三层是嘉兴的人文精神。嘉兴“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人文精神,贯穿了金庸小说的精神内核。在金庸的小说中,程英、陆无双、杨过、张无忌都是嘉兴人,无论程英、陆无双姐妹俩回到故乡嘉兴隐居,还是江南七侠为了一个承诺远赴大漠,都是嘉兴人文内核的体现。

  层层叠叠,金庸在小说中,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张弛有度的嘉兴。

  小说照进现实

  嘉兴城市中的侠义精神

  侠,不仅是金庸笔下的嘉兴风采。当小说照进现实,侠,也是嘉兴的城市个性。

  于一座城市的百姓而言,什么是侠?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底气”。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嘉兴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20年位列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5年保持浙江全省最低。

  于一座城市的产业而言,什么是侠?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硬气”。嘉兴不产皮革,却做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海宁皮革城,成为世界皮装时尚的风向标;嘉兴不产羊毛,却打响了桐乡濮院“中国毛衫之都”的品牌,每年产销近十亿件羊毛衫;嘉兴养蚕的人家少了,但不妨碍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发布的茧丝绸“嘉兴指数”影响世界,让中国重新掌握全球生丝交易定价话语权。

  于一座城市的底蕴而言,什么是侠?是行稳致远的“文气”。嘉兴自古人文荟萃,从西汉辞赋名家严忌、严助,到干宝、吴镇、朱彝尊、查慎行,再到茅盾、徐志摩、王国维、丰子恺、金庸、余华……嘉兴的文脉生生不息,成为了嘉兴重要的文化底蕴。嘉兴的企业家也将行稳致远刻在骨子里,一步一个脚印,打造上市公司约90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金庸笔下的英雄,没有主角光环加持。杨过是遗腹子,少年丧母后一直漂泊流浪;张无忌幼失怙恃,身中玄冥神掌寒毒朝不保夕;郭靖更是没有服过灵丹妙药,一身武艺全靠勤学苦练,降龙十八掌一次练不好,就练十次,十次练不好,就练百次。嘉兴的城市发展,如同这些少年英雄,透露着侠之大者的孤勇。不走捷径,苦练内功。皮革城、毛衫之都,从无到有,从有到兴,正是得益于嘉兴“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韧劲。

  城中的人,也蕴藉着嘉兴的侠之气节。 

  望曾经,金庸的祖父查文清为海宁查氏最后一位进士。1891年,查文清担任江苏丹阳知县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丹阳教案”,清廷为了平息外交纠纷,竟将毒手伸向了民众。查文清不忍心惩处百姓,便挂印辞官,回乡归隐,做起了不问世事的田舍翁。他的儿子问他可曾后悔,查文清说:“为父未曾有过后悔,不论是为人做官,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探当下,掼牛“勇士”韩海华、韩佳蓓父女为了传承非遗掼牛技艺,排除万难,守正创新,几十年如一日。

  “勤善和美,勇猛精进。”这样风骨齐聚的城市,构成了一座侠义之城。

  同在一个武侠世界

  舟山如何进一步续写“金庸笔下桃花岛”

  金庸笔下的嘉兴,是嘉兴巨大的文脉宝藏。如何用好金庸故里这块金字招牌?嘉兴做出了积极尝试。

  在海宁袁花镇,金庸故居提升改造后对外免费开放,引得各路金庸迷纷纷打卡。“赤子心 家乡情——金庸百年纪念展”热闹开幕,800余件展品惊艳亮相,其中展出的《笑傲江湖》三页连载版手稿,极为珍贵。

  在嘉兴子城,金庸江湖主题市集热闹开场。郭靖、黄蓉、韦小宝等众多金庸笔下的人物NPC走入现实。“老顽童”周伯通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人流集中地;穆念慈比武招亲的画面也在子城市集重现,勾起众多人的江湖情结。到了夜晚,城墙上还上演了精彩的金庸江湖主题灯光秀。

  围绕金庸,嘉兴也推出一系列文化举措:发布《书剑恩仇录》故乡版、金庸浙江地图《金庸江湖28景·浙里图鉴》,并运用AI视频技术创作短视频《金庸笔下的嘉兴》,通过数字技术,让更多人读懂金庸,了解嘉兴。

  围绕金庸的系列活动将持续一整年。除了近期举办的一系列学术交流会和分享会,嘉兴还将陆续举办武术主题的子城论剑活动、文化沙龙、戏剧、电影展。纪录片《查良镛》《大侠金庸》也将在央视重磅发布。

  都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像一座宝库,地负海涵、无所不包。

  “我们所有的金庸迷都非常期待嘉兴能够把金庸的武侠世界落地,最好能够打造一个类似大宋武侠城、清明上河园、宋城千古情、长安十二时辰的金庸主题景区。”袁斐说。

  舟山和嘉兴,因金庸结缘,情谊跨越山海。舟山,有着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嘉兴正不断加强“金庸故里,醉美江湖”的IP,桃花岛又该如何进一步延伸金庸武侠品牌呢?

  作为骨灰级金庸粉丝,袁斐也喜欢金庸笔下桃花岛。舟山桃花岛,是被金庸亲自“认证”的武侠世界桃花岛所在地。袁斐认为,桃花岛是舟山一块难得的金字招牌,有着独一无二的海岛特色文化。桃花岛要想进一步发展,他建议可在以下方面多努力:

  打造可沉浸式体验的武侠世界。当下的桃花岛景区已跟不上游客的需求。因此,桃花岛的景点需要来一次大的“洗盘”,邀请深度了解金庸的人士,根据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深度挖掘桃花岛的海岛特色,在桃花岛增加和金庸笔下武侠世界相关的吃住行体验,让游客来到桃花岛,就宛若进入武侠世界,体验沉浸式“剧本杀”。

  拓展桃花岛影视基地功能。《射雕英雄传》等金庸武侠剧曾在桃花岛取景,这对于桃花岛而言,也是一个足以对外营销的亮点。“桃花岛可以请张纪中来导演,或者与当时的影视剧制作方联系,开展相关论坛,进一步扩大影视基地的影响力。”袁斐说,如果游客来到这儿,可以体验岛主的一日、黄蓉的日常等,桃花岛的社交平台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打响。

  做好海岛基础服务措施。让舟山“金庸笔下桃花岛”的金字招牌更响亮,需要在全市形成一种氛围,如游客一来到舟山,就知道去哪个码头可以坐船去桃花岛,让游客在桃花岛走得方便,住得舒适。

  “信息化的时代,桃花岛一要苦练内容建好景区,二要学会做营销。”袁斐说。

  武侠是属于中国人的侠义豪情,传承和推广这一情结,是新时代向我们递出的金庸文化“英雄帖”,江湖广大,来者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