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农场打造成小朋友的“劳动课堂”

——记定海马岙心亲侬研学教育基地负责人孙舟恩

朱丽媛 张慧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4月04日 第 02 版 )

孙舟恩在向学生们讲解农作物种植知识 受访者供图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张慧敏

  眼下正是踏春好时节,位于定海马岙的心亲侬研学教育基地迎来一拨拨学生研学团队。

  近日,记者走进心亲侬农场,只见那里油菜花开得正盛,大棚内种植着青椒、番茄等作物,围栏里饲养了山羊、兔子等。一大早,农场就迎来了200多人的学生研学团队。来自舟嵊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穿梭在田间,种菜、耕地、捡鸡蛋、喂小动物……在探究田野奥秘的同时,收获满满。

  “使用微耕机要把住龙头……”心亲侬研学教育基地负责人孙舟恩教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微耕机。“这个微耕机是今年新增加的,让孩子们体验耕地的快乐。”孙舟恩介绍,每年3月中旬到4月,是学生研学的高峰期,最多的一天来了1000多名师生。

  孙舟恩是位“80后新农人”,他用了20年的时间,探索打造具有海岛辨识度的农场IP。

  2004年,当时才22岁的孙舟恩拿出全副家当,承包了约2300平方米的农田,建起了果蔬基地。几年种植经营下来,他发现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不能带来太多盈利。

  要颠覆传统,就要“走”出去。孙舟恩先后到日本、中国台湾等调研学习。2019年,在农旅结合基础上,他独辟蹊径,把农场做成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重点拓展农耕文化研学教育市场,获批成为舟山首家农场类市级研学教育基地。

  此后每年,孙舟恩不断更新农场设施设备、活动项目等,创新开设了稻田摸鱼、挖土豆、捡鸡蛋等丰富多彩的农业实践活动。他还在农场打造了全市首个水稻专题展示馆,配合老师在田间地头为孩子们上“一粒米的旅程”等相关课程。

  经过孙舟恩多年的精心打造,“心亲侬”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去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