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打造“数字海洋”核心品牌

李巧凤 袁新宇 田文璇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30日 第 01 版 )

  □记  者 李巧凤 通讯员 袁新宇

  实习生 田文璇

  本报讯   记者从昨天上午举行的“数字海洋”核心品牌打造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将通过重点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海洋科创要素突出的“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海洋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场景全面的“数字融合应用母港”、海洋信息资源集中的“数字基础设施枢纽”,着力打造“数字海洋”核心品牌,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海洋产业是我市海洋经济“九大产业链”之一,也是我市提升数字经济领域城市辨识度的有效途径。去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1.6%,连续五年超过10%;核心产业营收增速35.5%,居全省第2位;项目投资增速153.8%,居全省第1位;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7.4%,居全省第3位。去年全市新增2家数字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使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在我市“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达到1/3;普陀海洋经济数字楼宇去年底被评为省级首批示范性数字楼宇,下步还将通过集聚产业、提升服务、拓展空间等持续推进建设升级。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船舶电子、海洋探测、海洋电子元器件、海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特色的数字海洋产业体系。

  近些年来,数字海洋产业的发展不断为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市有数家数字企业研发了“海洋卫星宽带”产品,使渔民不仅能随时随地与家人保持联系,还可通过小视频、照片等方式,把捕捞的过程和收获实时传到陆地,在海上就与经销商完成议价和订单确认,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数字赋能“一条鱼产业”;针对渔船航行安全,有数字企业研发了避碰导航监管综合预警平台,现已装船100余艘,提高了船舶航行安全性,降低了航行事故。在船舶修造业,数字赋能的案例也不少,我市运营商和知名船企联合打造了“5G+AR远程质检”平台,推行“可视修船”,较传统作业节约诊断和质检费用约90%,节省时间约1/2。此外,数字海洋产业还“助跑”清洁能源产业,我市一家数字企业成功研发为海上风电设备维护的无人船等。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产业对接和项目招引活动,锚定海洋通信、智能终端和高端器件等领域,围绕行业龙头及优质企业,加大招引力度。该局也将持续关注现有企业的培育和在建项目的推进,积极帮助企业通过梯度培育机制做大育强,谋划精准化的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本地数字企业继续走好“专精特新”路线,也通过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企业提供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