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 推进医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6日 第 03 版 )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黄晓阳
“给阿拉省了200多块,感谢政府为阿拉老百姓做的实事。”3月7日,暂居宁波的李琴妙老人在电话中感慨不已。得益于我市迅速落地浙江省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全省医保参保人员“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基层门诊签约报销比例,李琴妙在就医中享受了实惠。
今年1月,浙江省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出炉,实行全省医保参保人员“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基层门诊签约报销比例入选。2月,我市医保系统聚焦民生实事马上就办,在全省率先落实。截至目前,已有约300名市民受益。
李琴妙是岱山人,她早年已经和高亭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完成了签约,但近七八年基本住在宁波北仑。3月初,李琴妙感到身体疼痛,到平时常去的北仑大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B超、血液等相关检查检验,共花费605.5元。
舟山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韩军海说,根据原有城乡医保政策,像李琴妙这样的情况,在异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只能报销10%,自己要支付近550元。“一地签约、全省共享”新政策实施后,她跨市异地就医报销的比例提高至55%,报销额提高至321.26元,个人支付费用节省了260多元。
“一地签约、全省共享”举措的迅速落地,与我市率先探路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密不可分。
多年前,舟山已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参保人员医保政策。根据上级有关规定,享受该政策需同时满足“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在该医疗机构就医”两个条件。
2023年起,舟山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进普惠均衡的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出台一揽子医保新政,其中就包括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家庭签约医生“一地签约、全市共享”机制。取消了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服务仅限签约机构的限制,使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的12万名市民享受到了优惠。
“我市‘一地签约、全市共享’探索,为全省提供了‘舟山样板’,也为我们实行‘全省共享’积累了经验。”市医保局副局长阮剑鸿告诉记者。
一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推动一项项举措落地,医保惠民成效日益凸显。
我市在全省率先落地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对基金筹集、报销待遇等各项政策进行统一完善,实行医保个人账户改革。2023年,全市个人账户共支出7.37亿元,享受共济14万人次。
全面取消市内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就医起付线,城乡居民医保成人市内住院报销比例、基层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等均有所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从64.37%提升至68.65%,增速居全省首位,总体减少城乡居民医疗负担6470万元。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破解用药难题,推动低价药柜定点零售药店全覆盖,月均销售20元以下的低价药20.7万盒,有效满足困难群众购药需求……
今年2月23日,《舟山市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舟山成为省内首个实施长期护理多层次保障的地市。
阮剑鸿介绍,去年10月底已成立工作专班,先行谋划建立政策性长期护理险为主体,惠民型商业护理险为补充,特色商业护理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有序衔接、共同发展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体系。目前,我市已成立市、县(区)二级长护险失能登记评估委员会及评估专家库,并完成了对全市评估专家的业务培训。3月起,全面铺开现场评估工作,下步将为长期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服务,切实解决长期失能人员护理难题,为全省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建设探索经验。
在进一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完善海岛乡镇就医管理服务模式的同时,我市还将完善儿童孤独症等出生缺陷儿童医保扶持政策,打通与卫健、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孤独症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全周期闭环诊疗管理,扩大孤独症儿童医疗保险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