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青年人才存在适龄未婚男女比例失衡、已婚却长期分居等问题。如何让青年人才扎根舟山?我市打出留人“组合拳”——

全面构建婚恋增值服务体系

黄燕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5日 第 01 版 )

  □记者 黄燕玲

  城市发展需要有创新力、有活力的青年人才。近年来,我市持续关注留舟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发现目前舟山存在青年人才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以鱼山绿色石化基地为例,适龄未婚男女比例高达5.3∶1。

  除了适婚青年人才无法解决“人生大事”,部分已婚人才也存在和家属长久分居两地的情况。如何让更多青年人才选择舟山、扎根舟山?

  今年,市委人才办结合我市实际,关注“她”力量,引进“她”产业,发展“她”经济,强化以产业支撑聚人才、平台搭建促结合、婚恋安居优服务、优质教育解后顾之忧的“四位一体”全链条服务保障,构建婚恋增值服务体系。

  以产业支撑聚人才

  引进“她”产业

  推出“她”岗位

  “今天来的人还蛮多的,1个小时收到了10份女性求职者的资料。”3月8日上午,岱山县“她产业”系列招聘活动现场人头攒动,一家企业的招聘者边整理资料边说。同天下午,三八节女性专场招聘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举办。招聘会首次推出可灵活就业的“妈妈岗”,吸引了400余名“她”人才来到现场。

  推出“她”岗位,目的在于吸引更多女性人才来到舟山发展,也为在舟人才家属提供更广泛的求职空间。

  现场一名28岁的求职者程女士告诉记者,丈夫在舟山打拼多年,自己也跟着过来了,“我之前在老家做的是设计,希望在舟山可以找到类似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绿色石化等产业的用工多以男性为主,女性多从事后勤保障类岗位。鱼山绿色石化基地5000余名未婚青年人才中,女性占比不高,寻找“她”力量迫在眉睫。

  “积极引进‘她’产业,是未来舟山稳定人才队伍的发展方向,金融业、旅游业等产业能为众多女性提供岗位。像舟山长乔海洋公园的落地,就为舟山带来了不少女性就业岗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企业有员工35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比较均衡。后期随着场馆增设、酒店业态投运,还将提供更多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在招聘会现场,来自舟山长乔海洋公园人力资源部的钱女士表示。

  以海洋文旅为依托的文体服务、旅游服务、餐饮服务等岗位;以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为依托的新媒体运营、直播带货、售后客服、供应链服务等“网红经济”岗位;以“一条鱼”产业链为依托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岗位……这些都是具有舟山特色的“她”产业发展方向。

  接下来,我市将围绕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招引布局以女性用工为主的中下游项目和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她”产业企业优先列入各级就业见习基地,基地内见习人员可享受生活、社保、保险等补贴,加快吸引一批青年女性技术技能人才来舟就业。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以平台搭建促结合

  线上线下两手抓

  拓展人才“朋友圈”

  让青年人才更有归属感,需要搭建交友平台,拓展人才“朋友圈”。

  目前,很多外来青年人才因对舟山不熟悉,日常保持“两点一线”工作生活模式。不少“社恐”青年倾向于“宅家休息”,自身婚恋交友的主动性不强,报名参加各类线下交友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也有部分“社牛”青年想交友,却无从下手。

  如何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提高青年人才婚恋服务水平?市委人才办会同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将打造一个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交友平台提上了日程。

  线下,“专业化”打造一支红娘团队,吸纳一批热心“舟山丈母娘”“东海渔嫂”“驻舟军嫂”进入团队。结合石化人才“四班两倒”、教师寒暑假等行业领域青年人才上班时间特点,结对联办单身青年员工疗休养、节日联欢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青年人才创造交友机会。依托全市20余个主题式人才之家,每月推出嗨歌会、户外游等青年人才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探索举办石化基地迷你音乐节、酷玩运动会等潮流文体活动,促进青年人才线下交流。

  线上,依托人才码“人才红娘”应用场景将红娘信息精准推送到每个单身适龄青年人才,“精准化”匹配产业人才。同时,我市积极导入专业婚恋机构资源,通过引进相关企业落户舟山,打造专业的线上交友平台,帮助一些“社恐”青年人才拓展交友渠道。  

  推进婚恋教育服务解后顾之忧

  婚庆蜜月服务一条龙

  子女教育有保障

  做好青年人才的“服务大管家”。留舟青年如选择在舟山成家,我市还将送上婚庆服务“青年人才套餐”。

  市委人才办计划通过举办青年人才婚庆博览会等方式,为迎来“人生大事”的青年人才提供婚纱摄影、婚庆策划、酒店婚宴等“一条龙”优惠折扣。还将开辟文旅蜜月“专线游”,定制属于青年人才的小岛网红蜜月游线路,送上景区景点、民宿餐饮等优质优惠服务,帮助青年人才进一步了解舟山。

  对于已婚青年人才来说,想要在舟山安居,子女在舟教育问题是关键一环。

  对此,我市面向青年人才子女,统筹市内教育资源,适当就近调剂一批入园入学名额,提供“嵌入式”“配套式”幼儿教育服务,在产业园区、邻近城区等地择优选址开办幼儿园,满足人才子女就近入园需求。例如,针对石化产业青年人才集中的盛世豪庭小区,全力做好小学各学年段石化人才子女入学保障工作。

  此外,聚焦孩子的“校外时间”,我市在青年人才集中的社区小区,探索开展“家门口的少年宫”活动,为青年人才子女打造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和公益活动。持续深化推动“宝宝屋”公益临时托育服务落地,助力破解家门口托育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