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推行市域一体化的“基地+市场+服务”模式
全力打造海岛特色就业创业服务样板
何菁 孔莉芬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2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通讯员 孔莉芬
本报讯 近日,市人社局组织开展“创业示范+(特色)点”评选活动,我市新城喜果家庭农场、朱家尖“叁十有宿”民宿、朱家尖“古樟几语”民宿等20家单位获评“舟山市乡村创业示范点”。
因为一进院子就能看到一棵百年老樟树,90后返乡大学生王燕群把民宿取名为“古樟几语”。2022年从上海“裸辞”回乡创业后,王燕群给民宿拍摄了图片、视频,通过小红书、抖音积极引流。经过近2年的经营,该民宿客流量大幅提高,7~8月旅游旺季几乎天天满房。随后,王燕群又创办了舟山星享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现已拥有3家民宿。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随着全域共建“没有围墙”的海岛乡村创业基地,我市海岛乡村不断涌现出像王燕群这样的海岛乡村创业共富典型案例。根据海岛实际情况,我市积极推行市域一体化的“基地+市场+服务”模式,全力打造海岛特色就业创业服务样板。
在打造海岛乡村创业基地方面,我市不断推动各类创业人才、创投资金、项目等资源向海岛乡村延伸,构建整村创建、整岛联建、全域提升的发展新格局。去年,我市成功培育普陀路下徐、定海庙桥村等“没有围墙”的海岛乡村创业基地7家,承办浙江省第二届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大赛暨创业现场会,并被授牌省级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海岛实践基地”。
聚焦海岛渔民季节性就业难题,我市精选点位、连岛成线,创建国际水产城加工贸易、马鞍列岛养殖休闲、衢山渔民渔业等9家建在海岛上、市场里、码头边的特色零工市场。去年以来,累计发布就业岗位超1.2万个,吸引求职人数5082人,保障海岛群众“家门口”就业。
为外来务工人员打造“温馨港湾”,我市积极开展“蒲公英计划”增值改革服务,实施“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为四川达州籍在舟务工人员推出家属就业创业帮扶、公办学校就近入读、优惠住房保障、医疗同城共享等4个方面13条保障措施,挂牌成立达州驻舟山农民工服务联络站,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去年,为近2000名四川达州籍在舟务工人员保障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市人社局也获评“浙江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成绩突出单位”。
据介绍,我市还将持续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点位布局,根据人口集聚情况增加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和工匠学院的点位布局,开展小岛动迁居民“三个一”服务行动,提供“131”服务(即1次就业指导服务、3次岗位推荐服务和1次培训服务),保障“一人一岗”“一人一技”“一人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