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的演出里,《梁祝》《九斤姑娘》《沙漠王子》等经典越剧唱段接连上演——

柴山岛老人圆了“家门口看戏”梦

王倩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2 版 )

舟山小百花越剧团为柴山岛老人送上精彩表演

市人大代表在柴山岛走访调研

演员们正在去柴山岛的船上化妆

演职人员把演出装备搬上岛

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共同商讨送戏下岛活动具体方案

扫一扫 看视频

  □记者 王倩倩 文/摄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比例持续攀升,以及“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深入推进,悬水小岛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受到关注。

  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主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本期走进普陀柴山岛,聚焦有关部门如何丰富小岛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群众反映

  ■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柴山岛隶属普陀区白沙岛管委会,是一座陆域面积仅0.88平方公里的悬水小岛。如今岛上常住人口不足100人,全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受客观条件制约,柴山岛老人平时除了看电视、聊天、打牌,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近年来,我市送服务进海岛活动蓬勃开展,柴山岛每月也会迎来一批志愿者,义务为老人们理发、磨刀、量血压等。但是,精神文化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小岛老人渴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从文化惠民成果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个问题,随后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并将审议意见反馈给市文广旅体局等单位,希望他们尽快研究解决,为小岛老人送去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带动小岛老人实现“精神共富”。

  现场探访

  ■岛上老人有五六年没看戏了

  春节前,郑乔丹、贺永两位市人大代表到柴山岛走访调研,深入村民家中,把村民诉求摸清摸透、把困难问题摸实摸准。

  “阿拉有五六年没看戏了,可以请剧团来柴山演出吗?”不少村民提出这一诉求。

  据了解,看戏、唱戏曾是柴山岛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兴趣爱好。以前每逢春节,当时的港里股份经济合作社都会邀请剧团来岛上搭台唱戏,连续演出好几天,给村民带来乐趣。

  “只要有年戏,不管天气多冷,大家都会搬着凳子去看热闹。我很喜欢看戏,不管在岛上唱几天戏,我好像半天都没落下过,有时候还会学着唱。”80岁的吴荣娣回忆起过去“美好时光”。84岁的洪纪庆也很怀念年戏。“现在不愁吃穿,但总觉得少点啥,有时会怀念以前看戏的热闹场景。”洪纪庆说,现在柴山岛村民想要在家门口看戏,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蛮想看看《梁祝》《宝莲灯》……”78岁村民胡再元提出自己的愿望。

  人大代表记下了小岛老年村民的诉求,也记下了老人们最想看的“剧目单”。

  部门办理

  ■迅速行动,积极对接剧团

  接到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和代表的问题反馈后,市文广旅体局迅速行动,针对柴山岛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对接我市各大剧团。最终确定,市艺术剧院的舟山小百花越剧团下小岛送戏。

  2月23日上午,市文广旅体局、市艺术剧院、白沙岛管委会等单位在市艺术剧院会议室召开联合会议,商讨活动具体方案。

  演员人数多少合适,服化道具要怎样配合,出行方式如何安排……大家互相交流想法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近老是下雨,又湿又冷的天气不适合老年人出来看戏。我们不要着急,一定要挑个好日子过去。”市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燕的提议得到了全体人员赞同。

  “柴山岛码头离演出地点还有10多分钟路程,演职人员带去的服装、道具、音响等设备都比较重,需要交通运输方面的帮助。”市艺术剧院副院长朱燕娜说。

  “你们有几个行李箱?放心,我会找几个小推车的。”普陀区白沙岛管委会党建办主任鲍佳乐当场承诺道。

  ■演职人员紧锣密鼓忙筹备

  “我们挑选一些老年人爱听的戏曲,比如《梁祝》。”“那就把《回十八》《十八相送》选段列入节目单吧。”“这是我们第一次去柴山岛,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接到送戏下岛的任务后,“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微信群就热闹起来,演职人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

  一把熨斗、一瓶矿泉水、一件件戏服……在市艺术剧院服装间,服装师於思颖正在认真地熨烫戏服,原本有些褶皱的服装,在她手里变得平整、服帖。“这些都是要带到柴山岛的戏服,一共11套。我要做好戏服的管理和养护,保证舞台演出的外部造型美。”於思颖说。

  柴楠洋是舟山小百花越剧团的化妆造型师,为了还原历史特色,他在道具和演员造型上花费了大量功夫,“大家都很重视这次去柴山岛演出,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要给老人带去高品质表演。”

  ■老人期待更多“文艺下岛”

  3月3日,在连续多日阴雨、湿冷天气后迎来放晴。各方面期待已久的送戏下岛活动,终于启动。

  当天上午,近20名演职人员乘坐渔政船前往柴山岛。“来了!来了!”12时左右,在岛上村民的热情欢迎下,刚抵达演出地点,演职人员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搬道具、布置场地、化妆……忙得不可开交。

  演出还没开始,已经有20多位老人就坐在观众区了。几天前,得知剧团要来送戏的消息后,村民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还纷纷打听要演什么戏。

  演出开始了,《梁祝》《九斤姑娘》《爱歌》《桑园访妻》《沙漠王子》等经典越剧唱段接连上演。台上,舟山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员全身心投入表演,角色演绎惟妙惟肖;台下,柴山岛的老人们的情绪被剧情牵引,或喜或悲、如痴如醉。

  1个小时的演出,让老人们过足了戏瘾。“阿拉年纪大了,交关喜欢听戏,难得有介好的剧团来阿拉家门口表演。”村民洪秀全乐呵呵地说。“是啊,现场表演就是比电视里放的好看!”村民陈阿花接过话茬。

  演出结束后,老人们依然依依不舍地待在原地,一个劲地对演员们表示感谢。老人们也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在柴山岛开展更多的“文艺下岛”活动。

  点 评

  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

  一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都非常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去年开展了相关问题专题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并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针对发现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单调、参与度不高、偏远小岛享受不到优质戏剧节目等问题提出了审议意见。

  可以说,市人大代表这次走访收集的民情民意很有针对性。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及时把问题反馈给市文广旅体局,相关部门单位也非常重视、迅速行动,为柴山岛群众送上了一场高质量的越剧演出,圆了小岛老人的看戏梦。

  今年我们教科文卫工委将持续跟踪监督,常委会也会在6月份听取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海岛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市人大常委会

  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陶慧芳

  表 态

  “送戏到小岛”已成为我们常态化工作内容之一。这次送戏活动,我们感受到现场气氛热烈,让小岛老人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过了一把听戏瘾。今年我们计划开展“送戏下海岛”演出30到40场,为更多老人奉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市艺术剧院

  市场部运营经理 潘名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