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最大同心圆 凝聚磅礴向心力

——2023年舟山统战工作亮点展示

汪超群 俞梦卡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07日 第 03 版 )

本版图片由市委统战部提供

  □记者 汪超群 通讯员 俞梦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过去一年,全市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员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把统战所长与中心所在、大局所需、群众所盼紧密结合,驰而不息创新工作路径、丰富内容载体、搭建多元平台、调动各方资源,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建设,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磅礴向心力。

  回望,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发!今天,本报选取两区两县统战工作的部分亮点,展示新时代舟山统战风采。

  定海

  “同心暖岙”促共富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不用出岛,不用去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医疗服务,实在太方便了!”去年10月,“同心暖岙 重阳有礼”活动在定海东岠岛开展,由30余名统战成员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为村民们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健康养生讲座、社保政策咨询等公益服务,并上门慰问了空巢、孤寡、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他们送上米、油、保温杯、雨伞等慰问品。

  让冷山岙“热”起来,让群众心里暖起来。去年以来,定海区委统战部根据各党派、团体界别特色和资源优势,以“有队伍、有机制、有阵地、有活动”为工作着力点,系统推进“同心暖岙”行动。

  “我们充分调动基层资源,组建了9支‘同心暖岙’服务队,打造了15处东海百里文廊沿线‘同心暖岙’服务点,常态化为偏远村岙在基础建设、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文体活动、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提供帮扶。”定海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同心暖岙”行动开展以来,一批批“暖岙”小分队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服务活动,将共富春风吹进了偏远村岙。

  民革定海区总支部赴干石览镇开展“博爱·送服务 献爱心”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物质救助和精神慰藉;民盟定海区支部联合白泉镇知联会开展“礼堂伙伴·暖岙行”惠民活动,为群众科普医疗卫生健康知识;民进定海支部赴马岙街道宣传人力社保政策,为群众解答就业创业、人才招引、社保等方面疑问;九三学社定海支社走进双桥街道石礁村,就农产品网络销售、村民增岗就业、特色研学活动开展等出谋划策;定海区工商联新生代企业家“暖岙”先锋队走进双桥街道南山村,向留守老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同心暖岙”行动已累计开展专题调研、公益服务等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让‘同心暖岙’行动惠及更多偏远村岙,为定海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定海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普陀

  “同心Yuan+N”赋能 

  构建小岛共富新愿景

  “希望这批物资能帮助居住在葫芦岛的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去年8月,“同心·乐享家园”物资捐赠仪式在普陀葫芦岛举行。普陀区各民主党派联合筹措资金,捐赠了电脑、冰箱、投影仪、理发工具等各类便民设备,用于葫芦岛“同心·乐享家园”项目建设。

  这是普陀区统一战线以“同心Yuan+N”行动,构建小岛共富新愿景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普陀区委统战部锚定葫芦岛“共同富裕示范岛”建设目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区统一战线助推葫芦岛共富行动相关事项,主动邀请各领域统战人士参与实地调研、深度讨论,真实掌握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持续畅通建言渠道,为推进葫芦岛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形成了以“同心Yuan+N”行动为主抓手的“普聚同心·岛岛共富”葫芦岛社会服务活动工作方案。

  针对葫芦岛人才、业态、资源缺乏的发展困境,推进“同心Yuan+海岛创客”行动。一方面,组织统战相关团体成立“小岛你好·普陀同心服务联盟”,与葫芦岛结对,开展技能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帮扶。另一方面,加强校地合作共建,挂牌启用葫芦岛民盟旅健学院支部社会服务基地,结合当地景观风貌改造工程以及特色风情街建设,多方发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外新乡贤、海岛青年、大学生等个体到岛上创业创新,有效盘活岛内闲置农房、空地,持续丰富岛上文旅业态。

  聚焦葫芦岛村容村貌改善,推进“同心Yuan+项目建设”行动,打造“同心·暖心服务”“同心·乐享家园”“同心·幸福速递”“同心·和合书苑”“同心·葫芦画舍”“同心·创富空间”“同心·果蔬基地”等系列子项目,为开展文化交流交融和爱心便民服务搭建阵地。同时,按照当地实际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利用党外人士在医疗卫生、文化创意设计等方面专业优势,精准开展“同心Yuan+社会服务”行动,去年陆续推进植树绿化、工程设计服务专场、送医送药送温暖三送乡服务、敬老院慰问服务、建设研讨专场等各类社会服务上岛常态化,惠及小岛居民400余人次。

  岱山

  “乡贤集市”“圈”人气 

  开辟引贤助富新路径

  海石花、倭井潭硬糕、蓬莱仙芝……去年8月,岱山县举行全民健身徒步活动,一场汇聚当地“明星特产”、洋溢浓浓海岛风味的“乡贤集市”同步开市,吸引近2500名省内外徒步爱好者驻足观赏、品尝购买。

  作为展示岱山乡贤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乡贤集市”的快速“出圈”,让越来越多海岛土特产走上了“圈粉”的道路,也为海岛人致富提供了新机遇。

  新乡贤傅莲庆是一名“80后”农创人,经营的“小付家庭农场”被授予市级“新乡贤带富实践基地”,拳头产品“红颊”草莓在2022年浙江精品草莓评选活动中获得银奖。多次入驻“乡贤集市”,他收获颇丰,坦言“岱山本土培育的草莓品质不比这两年大火的‘丹东草莓’差。依托‘乡贤集市’把我们的精品草莓推介出去,既带动销量,又打响了知名度。”

  去年以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岱山县委统战部积极推进共同富裕海岛样板建设,聚拢县域新乡贤产业、文化、服务等资源,创新打造由政府搭台、乡贤入驻、群众参与的“乡贤集市”,集中展销新乡贤创业成果、输出乡情文化、提供社会服务,有效开拓新乡贤助力海岛共富新路径。

  “‘乡贤集市’的出现,有效破解了销售渠道单一的瓶颈,带动产品月销量提升三到五成。”岱山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售卖土特产,该县还在集市内融入“布袋木偶戏”“渔绳节”等传统民俗表演、非遗技艺体验,集中展出手作、陶艺、渔民画等几十种“海味”文创产品,让“文艺范”与“烟火气”融合交汇,既吸引人气,又传播海岛文化魅力。

  依托市外工作驿站、商会等阵地,岱山县委统战部还将“乡贤集市”开到上海等地,招引新乡贤返乡投资。同时,深化部门沟通合作,将“乡贤集市”融入海洋文化节、国际风筝节、海岬半程马拉松、东海民谣音乐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平台,开设线上“乡贤集市”,发掘、培养一批“乡贤网红”,直播带货本土渔农特产、推介“休闲渔船”等海岛特色旅游项目,切实将人气“流量”转化为经济“留量”。

  据统计,去年,岱山县共举办“乡贤集市”11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渔农民、村集体创业增收20余万元,服务惠及群众4500余人次。通过以贤带贤,全县已成功引进千万元以上新乡贤投资项目10个。

  嵊泗

  “聚侨引侨”助发展 

  擘画同心筑梦新蓝图

  “品红酒是一种礼仪和文化。开瓶后,应用右手托住瓶子的底部或凹槽,倒酒的动作应轻柔且不宜过满……”不久前,在“侨家共富学堂”上,90后“侨创人员”易亚为嵊泗青年民宿业主们,上了一堂红酒礼仪培训课。

  这是嵊泗县以侨搭桥,汇侨力、集侨智、引侨资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嵊泗县侨联充分整合海岛旅游发展和侨界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培养培训-居家服务-上岗就业-技能增收”的共富链条,邀请海内外行业专家上岛“出谋划策”,全力打造具有侨务辨识度和海岛特色的“侨家共富学堂”品牌。

  自2021年至今,“侨家共富学堂”已先后举办食品烹饪、网络营销、红酒礼仪、传统文化等各类专题培训40余场次,培训人员800余名,大幅提升了岛城青年的技能水平和创富能力。

  建好“连心侨”,共画“同心圆”。嵊泗县侨联还积极导入市外侨团资源,连续两年举办“小岛你好”侨助海岛共富行动,聚焦偏远小岛民生实事问题,推动侨企侨商与基层海岛村开展结对帮扶。

  去年6月举办的“之江同心·侨建新功 同心同舟·侨助共富”暨“暖心小岛一件事”活动,就为嵊山镇和枸杞乡这两个东部离岛乡镇送去了“侨”温暖公益帮扶项目,中法友谊互助协会、侨商企业两家单位现场共捐赠50万元公益基金和1000套“亲情在线·侨爱智慧养老”设备。

  在嵊泗县委统战部副部长、侨联主席吴波看来,仅靠“输血”终究有限。充分发挥海岛优势,提供好的政策和环境招引“侨”人才、“侨”项目,才能真正实现“造血”,焕发内生发展动力。

  为此,在海岛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之际,针对主城区菜园镇海宝路街区侨商餐饮行业相对集聚的特点,嵊泗县对标上海外滩,主动协调侨联、经信、城投等部门,支持海宝路开展“餐饮+零售”为特色的“侨韵街区”规划和打造,在引入全市首个90后“侨创团队”后,陆续新增纽约式薄底比萨店洛菲比萨Lofi等一批“侨界”新业态,先后研发新品种达50余种,推陈出新的高端食品备受来嵊游客及当地年轻人的青睐,这一全省首批“侨韵街区”已成为嵊泗新的旅游消费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