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海洋开发研究院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力促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高值化

王倩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3月06日 第 02 版 )

  □记者 王倩倩 文/摄

  去年以来,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立足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组建了以海洋生物产业中试研发基地为核心,由院士领衔国内生物领域专家团队并联合企业参与的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在人才团队引进、技术攻关、产业服务等方面卓有成效,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激发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劲动能。

  2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舟山人才创业园内的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海洋生物产业中试研发基地,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将样品置于45℃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恒温提取试验(见图)。

  “我们一直在尝试海洋低值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中试平台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转站’和‘孵化器’。”省海洋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孙继鹏告诉记者,该院去年以长三角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成立为契机,汇聚院士领衔的海洋生物领域专家人才40余名,吸纳大连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丰宇、森森等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团队与影响力企业20余家加盟,并引进多家生物医药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孙继鹏举例说,鱼糜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污水处理成本高,废弃蛋白资源回收率低,不少水产品加工企业受此困扰。针对此类需求,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联合浙江工商大学、舟山市慧达水产制品有限公司,组成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开发了鱼糜漂洗水蛋白质回收技术,开辟了低成本、高收益的商业化路径。

  位于普陀区展茅街道的慧达水产已投用该技术,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同时变废为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鱼糜漂洗水蛋白质回收技术不仅解决了原先的污水处理难题,减轻环保压力,还能带来额外收益,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柯熠介绍,该技术投入应用半年来,已为企业节省污水处理成本上百万元。

  据了解,去年以来,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组织院士专家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和森森集团开展宠物高端保健产品研发;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海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掘海洋源功效化妆品新原料,为我市填补了海洋化妆品原料空白;引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浙江海洋大学、丰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展低值海藻综合化利用,大幅提高企业营收,帮扶农渔民扩大养殖品种,助力海岛共富。

  此外,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还将目光瞄向地方特色经济作物,主动帮助定海区白泉镇开发杨梅保鲜、皋泄香柚精油提取等技术,为果农致富提供技术支撑。该院还与达州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特色生物资源研发与利用实验室,联手开展特色资源功能性筛选;与四川达州多家中药企业合作开发药食两用新产品研发与试制,探索“山珍海味”高档药膳预制菜等,助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以五大创新中心为主的海洋创新港’重大工程任务,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全力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动能。”孙继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