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海岛印记探赜
王婕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28日 第 03 版 )
□王婕妤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关乎国本、国运的国之大者。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要求浙江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
位于海岛地区的舟山应如何践行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指示?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承的关系?海岛地区的现代文明又该以何种方式、何种形态进行展现?这些都有必要对海岛地区的现代文明印记进行探讨。
一、价值意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坐标
1.精神标识:文化与文明的动力范式。文化是人类以主动或者被动的方式,借以意识对自然和社会留下的符号、产品、价值等,涵盖物质、制度、精神、技术等层面。其中,具有良善性、进步性和美好性特质的文化,就是文明。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底色和灵魂,而中华文明又形塑了中华文化的风格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2.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双向奔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规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与“脉”,是文化自信的力量和底气。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所强调的:“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以文化为底,以历史为轴,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历经了自省到自觉又到自信的过程。如果说自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肯定,那么自觉则是对此文化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与发展,而自信又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还是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阐发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均是在赓续中华文脉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因而,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再次完成为文明意识的觉醒与自我革新注入力量,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3.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样态与民族复兴的现实诉求。现代化的本质是一种文明样态。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既实现了自身文明的发展,又完成了人类文明样态的创建过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作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部署。由此,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样态,一方面有力回应了中华文明的现代需求,另一方面又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换言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所伴生的产物,蕴含着人类文明样态的现代眼光,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诉求。
4.同舟共富:“重要窗口”与“两个先行”的海岛演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既深涵共同富裕的高远立意,又站位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立场。以浙江为例,文化基因一直深深流淌于人民的血液中,融入于改革开放的创新创业中,继而才成为了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同时又承担起了“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以下简称“重要窗口”)的使命,而今又扛起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以下简称“两个先行”)的大旗。舟山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在赋能舟山经济动能的同时也给予这座海岛城市以文化动能,共同富裕在舟山的实践是物质和精神双轮驱动下的“同舟共富”,而这样的“同舟共富”不仅仅是现代海洋城市对“重要窗口”和“两个先行”战略的躬身践行,更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海岛演绎。
二、海岛印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空指向
在现代社会,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范畴,而是成为推动社会变迁的纵向变量;空间也不再是地理区位的代名词,而是成为测度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再生产整合情况的横向变量。海岛地区的行动者在时间与空间构筑的“容器”中,以多种方式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变革,生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海岛印记。
1.红色印记:时空演化下的精神符号。置于海岛的时空之下,精神符号演化为历史事件里的红色印记。如在鸦片战争中,面对英军的暴行,舟山人民在经济上切断英军供货渠道,“坚壁清野,不为贼用”;在军事上开展游击战争,“犁锄棍棒,皆为兵器,妇女儿童,咸知杀贼”,粉碎了英国试图将舟山作为侵华据点的图谋。又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舟山打响了浙东抗日第一枪,大鱼山岛战斗中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海上狼牙山之战”展现了海岛军民誓死守卫海疆的英雄气概。再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蚂蚁岛人民在“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精神引领下,集众小力,合众苦干——一步步将小舢板置换成了大捕船,将穷岛变成了富岛,建立起全国第一个渔区人民公社,上演了一出东海“小蚂蚁”到全国渔区一面旗帜的“变形计”。
2.绿色印记:时空转换下的地理标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出发,自然为人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场域,而人类又为自然的永续更新提供了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了题中之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也因此成为了地理标识。置于海岛的现代性时空之下,地理标识转换为“美丽舟山”的绿色印记。如定海区干石览镇新建村原本只是一个位置偏远、择山而居的普通海岛乡村,在“千万工程”的引领性下,新建村先是通过整修道路、整治环境等举措打造了集聚景观、休闲、教育等特色的美丽乡村,而今又通过安装光伏电板、使用污水循环利用系统等手段成为了“净零碳”乡村典范。又如曾有“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盛景的舟山渔场因过度捕捞、近海水域污染、气候环境变化等原因,渔业资源快速衰退,如今以中街山列岛、马鞍列岛海洋牧场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海洋牧场通过筑礁引鱼、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解锁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渔业发展新密码。
3.蓝色印记:时空重塑下的社会建构。时空观念在现代社会得以重塑,而与之相伴相生的制度体系、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等社会建构也得以延续和变革。置于海岛的现代性时空之下,社会建构被重塑为“同舟共富”的蓝色印记。如在网络直播平台的加持下,经由数字捕捞(养殖)、运输等环节加工而成的“舟山智造”水产品能够借由本地网络主播的带货走出舟山,走向全国,让“鲜”与“先”成为“数字海洋”的金名片。又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极渔民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勇救384名落水的英军战俘,在80余年后的今天,哪怕当年事件的亲历者都已作古,但中英两国人民仍通过“线下拜访+线上交流”的方式书写着跨越山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佳话。
三、基因解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海岛风格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所系、价值追求所向。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框架内,文化基因孕育了上述特性的本质内涵,而海岛文明印记则又具现了文化基因在时空演化中的规律。海岛文明印记的进一步生成与融合需要以“文化基因解码”为基础,进而形塑具有海岛辨识度的叙事风格。
1.生命基因:海岛文明印记的精准画像。当下,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产力造成了颠覆性变革,新质生产力由此应运而生,开启了智能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向度。作为一种新质态生产力,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成是其首要特征。在数字化的出场语境中,文化基因在原本可量化、可传承特点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易保存、可复制的特点,这就为“数据要素×海岛现代文明”生命基因的培育创设了条件。于海岛地区而言,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就需要在精准识别海洋文化数据价值的基础上,建设岛岛联通的数据中心、架构信息完整的数据库,以实现数据实时互联互通的精准供给。同时,通过文化与市场的精准对接、高质量语料库和基础科学数据集的精准协同,对“海岛现代文明”主题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系统开发和训练,让海岛文明印记的画像得以精准呈现。
2.生长基因:海岛文明印记的破圈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复合形态的文明,一方面内涵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又外显现代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解构文明价值内核、架构文明对话平台成为了必要之举,同时,文明生长基因的提取和激活也成为了首要之义。在海岛文明的情境中,首先要让文明基因“活起来”。如“舍命救海难”“逢落水必救人”一直以来都是海岛人民日用而不自觉的价值品质,所以,应充分挖掘以大爱无疆、团结协作等道义情怀为代表的基因标识,让久远的文明出列,让沉睡的精神复活。其次,要让文明基因“动起来”。通过打造“重走‘里斯本丸’号船遗址”研学项目、扩建“‘里斯本丸’号船”主题展馆等方式将抽象的精神标识具象化,使之可听可观、可见可感。最后,要让海岛文明基因“亮起来”。以打卡祖辈渔业生产环境、对话舍弃十万渔获物救人的新时代渔民代表沈华忠等方式制作“我在海岛探文明”系列短视频,以网络为媒,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对文明生长基因进行裂变式扩散,让受众入圈共情,让文明印记破圈传播。
3.人文基因:海岛文明印记的链式反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视域下,“同舟共富”不应只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项包括了“主线+支线”任务的系统性工程,这也对人文基因的孕育和转化提出了要求。具体而言,在主线任务上,应牢牢站稳海岛文化立场,提炼海岛地区现代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而打响“海岛文明看舟山”品牌。在支线任务上,应以“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四链融合的方式统筹推进,形成链式反应:首先,在价值链上,开展海岛现代文明探源工程,深度识别海岛现代文明符号,深入挖掘海岛现代文明价值内涵;在创新链上,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以“文明+科技”的路径打造虚拟化、场景化、沉浸式的具身体验场域;在供应链上,整合海洋文化展馆资源、提升展陈品供给质量,梳理海洋文化旅游产品资源、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在产业链上,促进教育、金融、农业等行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助力电商、零售、餐饮等业态与文化主题的融合,最终以“岛屿可记忆,文明可体验,城市可共富”的力量讲好海岛文明印记的链式反应故事。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