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智能”马力全开实现“开门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22日 第 02 版 )

摄影 通讯员 罗沛文

  □通讯员 王梦倩

  驻普陀记者 翁青青

  本报讯  春节假期刚过,正山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期车间内,一台台进入“生产模式”的机械发出阵阵轰鸣声,生产氛围“热辣滚烫”。“今年收到的订单已满满当当,我们现在是加紧赶制,不仅要实现‘开门红’,而且要‘全年红’。”正山智能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车间内系统和设备24小时不间断高效运行,可日生产螺纹套产品90吨以上。

  作为普陀区科技制造型企业,正山智能依托自动化生产装备和工业互联网基础,产品以风电叶片、螺柱、螺帽等紧固件为主,主要应用于风电行业、石油化工、桥梁、重工机械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紧固件利润逐年下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近年来,正山智能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打通作业环节,减少配货时间,提升产品良品率和精密度,在效率、能级上不断提升。这成为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秘诀。

  该负责人表示,“在一期工厂10余条生产线的基础上,投资1.8亿元建成的二期项目于去年10月正式投入生产。去年11月份,我们已经排满了今年的生产订单。150米长的材料综合加工线和螺纹套柔性生产线已全力投入生产。”

  相比于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车间,二期生产车间内少了很多“人气”(见图)。热处理生产线、剥皮生产线、矫直机生产线等设备,按职能分工一字排开。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从投料生产到成品入库,其中的生产、搬运、检测等环节少有人的参与,自动化设备全部按照工业软件的指令自行完成。系统会选取相应规格的物料,由堆垛机从专属货架上取出运送到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摇头摆臂”,将物料放入机器中加工,短短几秒就完成了一个成品。自动化控制让生产分毫不差。据介绍,该车间内每台机器人每3秒可加工完成一个成品,1个工人可完成多台生产设备的运行监管和指令传达等工作,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充分融合,不仅效率高了,产品质量也更加可靠。

  除了高效的生产线,二期工厂还引入了行业领先的重型长棒料立体仓库,分成了10余层,每个货位单重10吨,最高存储容量可达6000吨。该设备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完成材料的出入库,在充分利用厂房空间的同时,实现了原材料的数字化管理,较原有储存模式,作业效率大大提高,该重型立体库在国内为首创。

  少了人工的介入,工厂生产各环节均由数据流连接。在二期工厂的“未来号数据中心”内,接入了车间内所有自动化设备和点位数据,实时数据经过处理、智能分析后汇集到数字平台,帮助工厂实现不同设备间自主协调运作、灵活响应。

  目前,由正山智能生产的海上风电高端紧固件,市场占比率位列全国前列。2023年11月,正山智能更是入选智能制造“国家队”,被评为“国家级2023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未来,正山智能将继续对标“集群示范头雁型”未来工厂标准,遵循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导向与要求,率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贯通,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