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冷雨中,他用冰水冲洗滤芯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08日 第 03 版 )
忻炎冰在清洗滤芯,双手被冻得麻木
□记者 陈逸麟 文/摄
2月6日,农历腊月廿七,寒风阵阵,冷雨飘在脸上、脖子上,令人不禁缩紧了脖子。
上午一大早,市自来水公司蓝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农饮水部经理忻炎冰,在定海民间码头外的早餐摊上买了一副大饼油条,边吃边登上小船。
上午,他要到大猫、刺山、摘箬山三岛检查维护自来水供水设施。熟悉的早饭,熟悉的海风,熟悉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因为码头外越来越浓的年味而有所变化。
大猫岛码头旁的乱石岗供水站今年1月才投入使用,此前,岛上的供水站一直建在山上,出现故障,维修要先走十多分钟的山路。
“制水量、水质都不错,一切正常。”爬上高高的水箱,忻炎冰取样检测了水质情况,随后走进设备房,手指飞快地在设备屏幕上连续点击,开启了自动清洗功能。
定海南部诸岛常住人口不多,与城区自来水跨海联网成本巨大,岛上自来水源主要来自山塘、水库,制水设备直接决定了水质好坏。
2021年起,市自来水公司陆续升级了定海南部诸岛的供水站,引进了国内顶尖的超滤膜设备,维护更方便,净水效果也更好。“以前老设备还容易堵塞导致停水,现在都换上自动化了,几乎不大可能会停水。”忻炎冰说。
中午时分,雨越下越大,寒风裹着冰冷的雨点打在裸露的皮肤上,如同“针扎”一般。忻炎冰马不停蹄地又赶到第二个目的地刺山岛,刚走进岛上的简易水站,他一眼就发现了问题。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压力表读数不对。”他立马招呼同事一起找来扳手,拆下压力表,确认没有故障后,开始对其他设备一一进行排查,很快确定了故障原因:超滤膜的滤芯堵住了。
忻炎冰把拆下的滤芯搬到了水管口,打开阀门开始清洗滤芯,一些黄色、黑色的杂质被水冲了出来。“好了!”五六分钟后,他站起来抖了抖水,把洗干净的滤芯重新装了回去。记者注意到,他的双手已经被冷水冻到发紫。
“这种小故障很平常,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忻炎冰轻描淡写地说,在他看来,最棘手的当属故障排查。一户居民家中自来水不出水,原因可能出在供水系统的任何一个细节,作为技术人员,需要“样样精通”,才能找出问题所在。
70后忻炎冰在我市自来水系统已经工作了30来年,刚入行时他主要做水质检测。多年间,他陆续学习进修了电工、自动化、机械设备等多方面技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2002年开始,忻炎冰接下了海岛农村饮用水的供水保障工作。
小岛条件相对简陋,突发情况多,一些供水站还建在山上,维护难度更大。
去年夏天,东极庙子湖岛出现供水故障,忻炎冰排查发现水泵出现了问题。但面对几百斤的水泵,他和同事两人合力也难以搬动,故障就在眼前却无法处理,岛上的大批游客等着用水,他心急如焚。
“我跑出去找人,一起抬出水泵后,故障很快就解决了。”忻炎冰说,更多人烟稀少的小岛,岛上可能只有几个老人,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都得自己想办法随机应变。去年一年,他起码有300天是在小岛跑,处理的供水故障数不胜数。
“特别是旅游旺季的时候,一个月30天,我有20天在东极,10天在定海小岛,一早上跑3个岛是‘常规操作’。”他笑着说道。
踏上最后一站摘箬山岛,已是12时,还没有吃午饭的忻炎冰,就一头钻进岛上的供水站设备间忙碌。突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老忻,活干得怎么样?位置给你留着。”“出了点状况,赶不回来,你们不用等我了!”忻炎冰向记者解释道,“今天是公司开年度表彰大会的日子,我今年又被评为优秀员工。中午12点半的大会肯定是赶不上了。”
“过年过节,保障老百姓的用水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困难都要克服,我们自己的事更加不要紧。”忻炎冰说。
设备间外,寒风阵阵,冰雨依旧;房间内,忻炎冰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熟练地操作控制系统;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从房间地下的管道里流向居民家中。
近年来,随着“小岛你好”行动的持续推进,我市不断加大海岛渔农村居民用水保障建设,还有更多“忻炎冰”们全年不歇奔波在岛际,只为小岛居民能够免受挑水之苦,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据统计,目前我市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为99.9%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在98%以上。岛际联网供水也逐渐成为现实,2022年,普陀虾峙供水纳入市级统管,普陀区率先基本实现海岛供水一体化全覆盖。我市还持续实施饮用水提标工程,让小岛居民也能喝上高品质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