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热议——

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动能

丛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03日 第 03 版 )

  □记者 丛琳

  “如何帮助企业稳生产、提效能、促增长?”“怎样带动企业创新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

  围绕“中小微企业”这一高频热词,及其背后隐含的深层次问题,市人大代表们踊跃建言献策,以期进一步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动能。

  【现状】

  转型动力不足

  要素保障不够

  市人大代表周伯翰在调研中发现,我市部分企业受市场需求不大、创新周期漫长、技术人才紧缺、研发能力匮乏等因素影响,创新积极性不高,创新活动成效达不到预期,创新投资出现下降趋势,中小微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活力仍显不足。

  有着近10年制造行业从业经历的市人大代表陈璟韵,对我市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的差距,感触深刻:“舟山有不少企业完成了从‘1.0’到‘2.0’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些已经开始朝‘3.0’智能化阶段发展。而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还停留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初始阶段,处于‘转不起’‘不愿转’‘不会转’等状态。”

  市人大代表牛振振指出,部分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受土地空间等要素保障不够的影响,在扩大再生产或向“专精特新”转型方面遇到了瓶颈。 

  【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

  完善服务体系

  市人大代表周伯翰建议,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各类金融市场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模式。强化银企沟通对接,破解信息不对称,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惠企政策实施中,可开通减税降费“绿色通道”,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财政补贴力度。

  周伯翰还建议,要充分利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健全创新技术指导、政务行政审批、政策咨询发布、信息互动交流等功能,“一站式”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行政服务效率,节省企业办事成本。

  市人大代表陈璟韵建议,政府要牵头建立数字经济专家库,成立信息专班,走进中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评估,为企业“量体裁衣”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方案。“数字化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支撑。”陈璟韵也建议政府、企业和高校加强合作,培养更多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市人大代表牛振振建议,深化研究舟山跨海大桥货车进出通行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物流成本。抓好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为中小微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应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申请专项辅导和维权援助。

  针对部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不足问题,市人大代表蒋涛建议,对本地小微企业在用地上给予倾斜,通过土地置换、降低门槛、降低价格等方式,适当增加用地指标,合理满足相关企业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