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
锚定世界一流强港蹄疾步稳
刘一乐 凌雨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01日 第 11 版 )
□记者 刘一乐 通讯员 凌雨竹
潮起东方风劲帆扬,东方大港向海图强。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同比增长4.94%。其中,舟山港域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51亿吨,撑起近“半壁江山”。水运投资全省领先,口岸开放半年两验,海事服务品牌创多项全国第一,港口一站式服务创新集成……细数2023年我市港航口岸各项工作,多点开花,亮点纷呈。
帆满风劲
强港建设掀起新高潮
基础设施建设是锻造一流强港的“硬核”力量。
2023年,我市港口建设掀起新高潮。先后建成海港中奥15万吨级油品码头、光汇油品码头工程、东白莲15万吨级油品码头等重大项目,新增万吨级泊位9个,占全省60%;双屿门航道一期炸礁工程等项目完成交工验收,六横LNG、条帚门航道扩建等项目启动建设。
全年完成水运投资135.8亿元,占全省年度水运投资一半以上,水运投资连续3年全省沿海第一,为“世界一流强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硬核”支撑。
先行先试
江海联运取得新突破
江海联运“点睛”长江黄金水道,联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
日前,随着一艘利比里亚籍散货船“先锋”轮在我市老塘山码头成功卸下1.55万吨大豆,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域粮食货种年接卸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这些粮食大都通过江海联运,进入长江流域市场。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先行先试,发挥通江达海区位优势,延伸物流节点,强化物流组织,壮大物流船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荆州、宜昌和万州等物流节点顺利打通,江海联运业务纵深至长江上游,实现江海联运长江全域覆盖;新开通岳阳、九江航线,中游直达航线增加到7条,武汉、岳阳实现准班轮经营;开拓进境粮食“全卸直达配送”新模式,形成粮矿进江、矿建材料出海“重进重出”;创新江海直达“运力池”经营模式,累计完成货运量233.55万吨;成功争取江海直达船舶检验权,新投用船舶6艘,船队总运力扩大到14艘18.6万吨。
此外,我市加快建设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迭代升级“江海联运在线”,完善实用管用场景,实现运力池货物统一发布和配送、堵港船舶快速疏港;实现与重庆万州港、湖北宜昌港数据互联共享,目前,已覆盖沿江主要港口。去年,该平台获评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十年最佳实践等荣誉。
强链补链
海事服务提升新能级
服务“船舶、船东、船员”,海事服务产业链不断做大做强。
船加油产业特色凸显,突破国内首单港外锚地散货船LNG加注、海上集装箱船生物燃料加注,开展秀山东锚地夜间供油。
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二期建成,润通项目正式运营,小干岛船用保税润滑油一期3000平方米公共仓库投运,舟丰海事服务平台一期上线运营。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国际船东商会大楼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今标船务、兴顺智慧等头部海事服务企业注册落地,新引进海事服务企业180家,注册资金12.59亿元。
去年,我市聚要素、优服务、提质效,全面提升海事服务能级,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起势腾飞。海事服务总产出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9.99%。船加油量、船舶维修、物料供应、船舶交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其中船加油量跃升全球第四。
优化服务
口岸开放创造新纪录
口岸开放是发展外贸经济的重要支撑。
去年4月,我市浙石化、新奥LNG等6个项目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舟山港口岸成为去年首个通过国家验收的海港口岸;10月,普陀山机场正式对外开放,舟山正式成为海、空综合性多功能口岸。舟山创造同一地市“半年两验”历史纪录。
夯实口岸开放“硬支撑”的同时,我市不断增强口岸“软实力”,提高通关效率,不断推出通关便利化创新举措——
开辟无人机海上进口煤炭送样专线,放行时间缩短了1.5天;实施鼠浪湖码头“现场+远程”智慧监管,压缩通关时间70%;建立马迹山港区大宗商品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实现铁矿石数重量自动生成……
强化数字赋能,我市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港航口岸事业发展——
“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监管平台”集成江海联运、海事服务等200项服务,实现口岸报关业务项、常用服务项100%一站办理。“一站办理、一表申报”特色获省交通运输厅高度肯定,写入省深化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改革意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4年,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将深入实施“234X 提升行动”,聚焦世界一流强港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两大战略”,打造“安全绿色智慧港航”“海上枢纽”“航行的支部”“三海品牌”,完善基础设施体系、集疏运体系、开放体系和港航产业体系“四大体系”,补齐安全治理、行政执法、营商环境等“X项短板”,奋楫扬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