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供更强司法保障

——舟山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方智斌 张璐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01日 第 08 版 )

  □记者 方智斌 通讯员 张璐

  司法服务也是生产力。

  一年来,全市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聚焦服务大局、民生福祉、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去年,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7141件,办结17237件(含上年旧存案件,下同),其中市法院新收1493件,办结1552件。全市法官人均结案102件,实现办案质量、效率、效果稳步提升。

  聚焦服务大局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全市法院系统把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抓手,奋力攻坚克难、实干争先,书写了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法院担当。

  市委“新春第一会”召开后,市法院对标市委、市政府“四重清单”任务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要求,迅速出台《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启动实施“十二项”专项行动,打造“舟法护航·同舟共营”司法服务品牌,优化提升法治营商环境。

  去年国庆节期间,舟山海景皇冠假日酒店部分试营业,已开放的房间几乎天天客满。试营业的“开门红”让业主单位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经营充满信心,更让曾经绝望的债权人喜笑颜开。

  而在一年前,这是没人敢想的事。当时,这家按五星级标准打造的度假型酒店因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酒店无法竣工。

  法院深入了解发现,酒店在整体工程完建的基础上,装修工程含软装已完成95%以上,具有良好的重整潜力。如直接按在建工程拍卖,处置效果将大打折扣。法院指导管理人重点围绕资产维持性管理、不动产登记手续的办理以及物上瑕疵的排除开展工作,同时对在建工程抵押权人的核心利益进行保护,最终一次性引入1.57亿元投资款、化解5.64亿元债务,让一家濒临破产的酒店重新焕发了生机。重整后,全额清偿的普通债权人数占总普通债权人数的59%,既实现了普通债权清偿率的提升,又保障了抵押权人的合法利益。

  一年间,我市各级法院积极稳定企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打造法治营商环境,审结涉企纠纷4192件,化解争议标的69.7亿元。营商环境指标实现争先进位,“办理破产”获满分,“多元解纷”居全省第三,均为全省标杆。岱山法院通过出清两家船企,会同政府引入石化配套产业,相关案件还入选了2022年浙江企业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随着“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实施,甬舟铁路、六横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九大产业链逐渐成型,护航重点项目建设成了我市法院工作的重点之一。去年,市法院建立共享法庭服务保障重大工程工作机制,参与法律风险评估35次,发送书面建议8件次,化解涉甬舟高铁征迁等纠纷6批次。

  司法保障走在项目前,共享法庭紧跟项目走。去年3月9日,高铁新城共享法庭在甬舟铁路政策处理指挥部设立。至此,市法院通过利用已有共享法庭、新设共享法庭等方式,实现了“二十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工程”共享法庭全覆盖,切实增强了法治服务保障重大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共享法庭,我们遇到矛盾纠纷时就能及时获得指导,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这对项目的推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甬舟铁路政策处理的村干部、共享法庭庭务主任沈宏斌对此赞不绝口。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助力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在全面提升服务大局效能上走前列、争一流。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化执行‘一件事’改革,推动破产重整‘一类事’流程重塑,提升涉企司法服务增值效应。”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民生福祉

  守护每个案件的公平正义

  “真没想到还能领到欠薪,感谢法院的帮助和支持!”去年3月,普陀某公司18名员工领到了42.75万元薪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欠薪案。前一年,该公司因业主离世,无人管理而陷入停产,18名员工被拖欠工资。同时,因公司涉及多起诉讼,负债累累,股东的法定继承人均选择放弃遗产继承,工人一时不知道该找谁讨要工资。工人们只能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普陀法院了解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裁执绿色通道”,指导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快速固定证据、盘点公司财产及摸底对外债权债务情况,同时积极对接街道、社区,协同稳定工人情绪,并做好执行准备工作。

  由于被执行人的机器设备老旧、变现难度大,法院一方面邀请全体工人积极转发法院拍卖机器设备公告的网络链接,一方面积极与厂区房东沟通,调查行业市场行情,向业内推送法院资产拍卖信息。最终,被执行人的机器设备经一次拍卖,以30万元价格成交。同时,法院了解到被执行人尚有一笔货款未到账,和案外人沟通后得知系被执行人经营不善欠缴税款,无法正常领取、开具发票导致拖延支付。执行法官在工人代表在场的情况下,直接对话第三人,为案外人支付货款答疑解惑,成功将15万余元货款执行到位。至此,工人们的欠薪终于有了着落。

  同样感受司法温暖的还有劳务纠纷受害人齐某。去年8月,水产城经营户张某通过工头陈某召集15名工人到其经营部从事螃蟹捆扎工作。工作中,工人齐某大拇指不幸被打包机压伤送医治疗。张某垫付2000元医疗费后,与陈某相互推诿。

  齐某无奈之下向水产城共享法庭求助,法官第一时间联合庭务主任,召集三方当事人在共享法庭进行调解。从一开始的僵持不下,到协商一致,张某和陈某均愿意以借款形式先给齐某凑齐医药费,责任划分问题待齐某治疗结束再另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谢谢你们啊,让我的医药费有了着落,我的手指算是保住了!”齐某对于共享法庭的高效解纷机制赞不绝口。

  全市已建成481个共享法庭,镇街覆盖率100%,村社覆盖率98.5%,切实发挥共享法庭“一站式”解纷最小支点作用,累计指导调解5392次,化解矛盾8636次,普法宣传1512场次,覆盖9万余人。

  一年来,全市法院以“如我在诉”意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保障民生权益,积极兑现胜诉利益,不断优化诉讼服务,用行动守护每个案件的公平正义,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

  聚焦改革创新

  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海岛先行

  审判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去年,我市法院坚持数字赋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以能动司法做实提质增效,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在海岛先行,涌现了全国产集约化数据中心、全国首个自贸司法应用平台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性、引领性的“舟山样本”。

  “有了全市统一建设的数据中心,在有效减少重复建设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咱们海岛法院的运维压力。”说起市法院打造的全国产集约化数据中心,嵊泗法院相关负责人忍不住点赞。

  数据中心是法院信息系统运行的心脏和枢纽,更是智慧法院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市法院积极推进业务专网扁平化、集约化改造,打造创新性项目——全国产集约化数据中心,构建“全域数字法院”基础支撑体系。4个县区法院数据中心及业务系统整合迁移至位于市法院的全国产集约化数据中心,实现了全市5家法院统一运维。据估算,全市通过使用全国产集约化数据中心,5年可节省财政资金共830余万元。

  相关工作为“浙江全域数字法院”集约化基础支撑体系提供了“舟山经验”,获评2023年浙江信息技术优秀应用示范案例,并入选了全国创新解决方案。

  在企业破产案件中,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最终需要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来实现。实践中,破产管理人通常做法是等债务人破产财产全部处置完毕后再行分配,由于部分破产案件全部资产处置完毕周期较长,尤其是部分资产因各种原因难以处置,待破产财产全部处置完毕再予以分配,会导致债权人的获得感较低。

  市法院积极探索并出台《关于开展破产案件破产财产“应分尽分”“能分早分”专项工作的通知》,探索推行破产财产提前分配机制,即在破产案件尚未审结,在确保无风险的前提下,加速部分资金变现,并将已处置的破产财产提前清偿给相关债权人,取得良好效果。去年4月,“坚持‘应分尽分’‘能分早分’ 勇闯破产审判助企纾困新路”案例入选市实干争先活动典型案例。同时,该项创新举措还被省高院专门发文在全省予以推广,被省发改委推选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做法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在我市,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举措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推行“合适成年人”制度,选任“临时家长”保障涉案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建立“反向报告”制度,二审开庭率跃升至56.4%,持续保持全省第一;迭代深化“普陀模式”,推动万人成讼率纳入乡镇街道平安考核,将更多纠纷化解在诉前、消弭在萌芽,民商事纠纷调诉比居全省首位;嵊泗法院就民宿退订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指导制定退订房公约,助推海岛民宿行业规范发展。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