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发声——

全力做好“引才”“引人”文章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2月01日 第 03 版 )

  □记者 何菁

  近年来,在舟山,“引才”“引人”一直是热词。今年市两会,同样如此。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引才”“引人”工作,但就当前现状来看,人才相对缺乏、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婴儿出生率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市政协委员们纷纷给出实招对策,积极破解人才、人口支撑不足等问题短板,全力做好“引才”和“引人”两篇文章,为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现状】

  人才、人口支撑不足问题亟需破解

  发展经济,人才是支撑要素,不管是高层次人才,还是蓝领人才。

  “差生读技校、学技能没前途、当工人是无能没出息等错误观念,在我市社会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市政协委员苗春波谈道,比如房屋装修行业,被很多人视为与“土木灰”打交道的低级传统行业,从而反对下一代从事这个行业。而当老一代工匠陆续退出行业舞台,就会出现装修行业技能型人才断档和日益紧缺的局面。

  按理说,各高校毕业生是我市人才储备的一大“内生动力”。但是,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2023年我市各高校毕业生留舟就业率并不高。

  近年来,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我市相关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不断出台政策和举措,想方设法吸引人才来舟留舟。“有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还不够用心。”市政协委员汤赛虹认为,在海洋科技人才引留方面,依然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待遇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亟待尽快研究解决。

  人口与人才同样重要。近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

  【建议】

  创新制定政策 抓好政策落地

  如何做好“引才”“引人”文章?市政协委员纷纷建议,制定新政策、落实好政策是有力抓手。

  针对吸引年轻人来舟留舟的问题,市政协委员薛秀棱认为,“惠青政策”应迭代升级,覆盖范围要向城市规划、就业、教育、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环境等领域延伸,打造贴合青年发展需求的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更多青年主题空间,千方百计让青年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团市委以集体提案的形式建议,我市应扩大在校大学生实习补贴范围,并提高实习补贴发放标准,以此提升青年人才留舟、来舟率。

  “应该梳理所有在校学生的专业结构与本地就业岗位情况,并统计发布人岗匹配指数。”市政协委员周备军建议,政府要大力引导鼓励企业尽可能提供多类型见习岗位、建立校企联合见习基地等。

  “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保用工稳就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政协委员戎平娟建议,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整体能级和水平。市政协委员汤赛虹建议,对科研机构人员要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如带薪创业、离岗创业等,高标准落实人才政策。

  市政协委员苗春波建议,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同感,同时出台技能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提高奖补企业的力度,从企业税费减免、补贴、技术改造等政策和项目着手,进一步增强技能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育和扶持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农工党界别以集体提案的形式建议,我市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美好宜居城市建设,促进全面开放和人流物流集散;着眼“育龄”群体,出台延长产假、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育儿补助等生育政策;强化离岛基础设施配套和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减缓海岛乡镇人口数量下滑趋势。

  “人口问题,绕不开青年婚恋交友。应该把青年婚恋交友工作列入党建人事工作范畴,推动婚育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市政协委员邵红燕建议,依托“公益红娘”“青亲恋”“职工婚恋”等服务矩阵,为青年婚恋做好“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