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人大常委会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高效监督助推发展

石艳虹 阴冠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31日 第 03 版 )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提供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阴冠平

  围绕助推三个“一号工程”开展三级代表会前集中视察;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四个片区中率先启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执法检查;召开“一老一小”工作开展情况专题询问会;实施助力“打造海上美丽大花园、赋能城市品质新蝶变”专项行动;牵头打造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协同管理应用场景……

  一场场审议、表决、询问,一次次视察、检查、调研,见证了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的坚实厚重。一年来,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监督作为重头戏,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突出精准性、增强实效性,有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竞奔争先 

  助力三个“一号工程”

  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市各级人大立足职能、发挥作用,呈现了竞奔争先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的良好态势。

  市人大常委会结合三个“一号工程”,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聚焦“四重清单”、20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工程等中心工作,围绕建设农产品(粮食)大宗商品基地、江海联运服务中心、金塘新材料项目等重点任务,收集企业、群众和基层反映的问题1485个,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477条,有力保障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2023年11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赴金塘重大项目一线,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助力破解难题。

  “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堵点难点?”“资源要素保障是否到位?”在金塘北部围垦区,调研组登上观景平台,听取金塘新材料项目具体推进情况介绍,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布局和各类要素保障情况。调研组还在金塘新材料项目建设指挥部召开座谈会,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表示肯定,对攻坚难点,表示要发挥监督助推作用,积极向上建言发声,推动问题加快解决。

  “如何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建设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要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市场竞争主动权”……

  2023年11月21日至22日,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推进落实情况开展会前集中视察。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分成三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走访、交流座谈等方式,重点关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企业发展难题破解、惠企政策落实,资源要素保障、服务贸易发展、促消费稳增长等内容,充分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以人大之力助推三个“一号工程”纵深推进。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助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瞄准改革工作“攻坚点”,打好人大履职“组合拳”、发挥代表“连心桥”作用,推动三个“一号工程”在舟山全面落地,形成具有标识度的履职成果。

  全链条

  推动港口船舶污染物治理

  “通过这个系统,我可以实时查看纳入全市港口船舶油类污染物从产生、接收、处置全过程的监管数据,对我日常参加调研监督活动帮助非常大。”市人大代表袁孝高称赞道。去年11月,港口船舶污染物协同管理应用(以下称为“舟海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实现了与舟山人大数字平台和代表履职平台贯通,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该系统全面了解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推进、监管预警响应、人大意见建议落实等情况。

  “舟海净”的上线运行,得益于市人大常委会的全链条推动。

  舟山作为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每年产生的港口船舶污染物,一直是海洋污染治理难题和政府环境监管重点,也是舟山各级人大生态环境监督的重中之重。为破解闭环监管难题,2020年市人大常委制定了全国首部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特别对海陆无缝对接做了创设性制度设计。

  为了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市人大常委会谋定而动,积极探索数智赋能生态环境监督,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和生态环境、海事、港航、大数据局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一体推动系统建设、试运行和迭代升级。该应用聚焦海洋污染治理难题,以油污水、油泥数字化监管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打造了“人大监督”“政府监管”“企业作业”三大场景,并纳入全市港口船舶油类污染物从产生、接收、处置全过程的监管数据。在人大监督方面,构建了23类监督预警算法和27类监督评分算法,对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推进、监管预警响应、人大意见建议落实等进行实时预警和动态赋分,同时对接贯通“议案建议”和“民情民意”两大系统,目前,该应用已被纳入省级重大应用“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通过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以人大监督场景建设倒逼政府监管场景建设、以人大全程性刚性监督推动政府全周期闭环监管的新路径。

  全场景

  守护“一老一小”提升民生温度

  去年10月25日,一场特殊的“考试”——舟山市人大常委会“一老一小”工作开展情况专题询问会在新城举行。

  “如何解决养老服务中心与‘残疾人之家’一体化运行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资源共享与各自功能职责履行到位的关系?”“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午餐的入口率?”“采取什么措施打造家门口的多元化托育体系?”……

  现场,一个个麻辣十足的问题抛出,市政府以及发改、民政、卫健、教育、财政等多个部门和部分县(区)、功能区负责人直面问题,诚恳做答。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处处体现着民生温度。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了“聚焦一老一小 共促朝夕美好”的大调研活动,同时聚焦“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目标,将“一老一小”专项调研与《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相结合,深入市本级、四个县(区)和36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调研检查。

  专题询问会现场,全方位意见征集仍在继续。场外的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也纷纷通过场外连线和各融媒体平台提出问题。如周伯翰代表关心的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安静娜代表则关注辅助生育方面,还有的热心网友提出了智慧养老闭关管理和推进新城区域青少年宫建设的问题,相关部门也都一一作了回应。

  询问环节结束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当场表态,加快落实专题询问整改工作,深化改革促进服务提质增效,全力推动全市“一老一小”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人大常委会则将持续关注“一老一小”工作,对问题清单整改和审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持续跟踪监督。

  全力量

  凝智聚力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去年,轰轰烈烈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在千岛大地铺开。市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凝聚攻坚合力,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要借助亚运会的东风,推进打造海上美丽大花园”“要全面查找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3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打造海上美丽大花园 赋能城市品质新蝶变”专项行动方案》,并纳入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助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主题活动任务清单,成立由常委会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领导牵头“对口督”、上会审议“集体督”、聚焦难点“靶向督”等五大监督方式,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落地见效。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围绕渔农村环境整治、民生实事项目、海洋检察、全民健身等工作深入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督促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区)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专项行动共开展监督检查26次,邀请代表参与76人次,检查或暗访点位53个,召开督办会5场,发现问题65个,形成意见建议78条,为推动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海共美”亚运风貌写下生动注脚。

  凝智聚力,发动代表深入一线。市人大常委会还向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力投身助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花海彩林”行动、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等系列活动,并组织召开“代表话履职”、代表寻访“城乡环境整治短板”、代表小组“带着课题去调研”等系列代表活动,在大街小巷、在交通要道、在居民小区,人大代表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正用身体力行诠释着城乡环境提升和迎亚运工作中倡导者、引领者、推动者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