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政协

为千岛共富谋与思 为群众冷暖鼓与呼

庄列毅 唐赋华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30日 第 03 版 )

  □记者 庄列毅 通讯员 唐赋华

  时间记录坚实的脚步,岁月镌刻奋斗的足迹。翻开2023年舟山市政协履职答卷,这一年来,舟山市政协坚定不移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始终与党委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这一年来,舟山市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一年来,舟山市政协积极担当作为,为千岛共富谋与思、为群众冷暖鼓与呼,在助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彰显政协之为、贡献政协之力。

  强履职添助力

  精准服务大局有作为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充分承接国家战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年舟山大地上到处都是担当实干、奋勇担当的热潮,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全市政协人高质量履职的步伐。

  “党委想什么,政协议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协帮什么”,这是市政协履职最自觉的行动、最铿锵的声音,也是建言资政的职责所在。

  无论是聚焦国家战略,还是助推重点项目,绿色石化基地、高新产业园区、重要技术企业都留下政协委员们充分调研、深入研究的足迹和汗水,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助力争取国家层面的更多政策支持、向上级部门提出符合舟山发展的意见诉求、提出一批高含金量的对策建议,为舟山跨越式发展献智出力。

  渔、船、港是舟山传统产业,也是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所有政协人关注的课题。“加快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加快打造中国海岛赛事之城”“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谋划高铁与港口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型物流枢纽”“加快港产一体化发展,带动本地制造业升级”“主动融入全球贸易商供应链体系,增强港口软实力”……一份份为舟山海洋产业发展开出的“药方”,凝聚着政协委员们的心血和智慧,助推舟山海洋经济“一条鱼”游出全新产业链。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政协力量”,哪里就有委员的身影。市政协把搭建“政企协商会”新平台作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让政企“面对面”共话舟山经济发展,助力营造温馨“软环境”。同时,委员足迹遍布全市34个村(社区),通过“助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千万工程”再深化等民主监督活动,建议落实达100余条;高规格开展6场“请你来协商”活动,聚焦活动成果建立专人专事全链条监督机制,高质量落实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小协商”关怀“大民生”,“真协商”产出“好成效”。

  这一年,市政协自觉在全市大局下谋划开展工作,综合运用各种履职方式,集聚智慧、集聚资源、集聚力量,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年共开展各类调研、协商、视察、监督等活动326次,向省政协、市委市政府报送各类履职成果190份。

  聚共识增合力

  激发团结奋斗正能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形成干事创业最大“公约数”,画好团结奋斗最大“同心圆”,这一年来,市政协牢牢把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一中心环节,不断扩大“朋友圈”,多举措、宽领域推进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合力。

  市政协联络联谊的半径越来越长,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被纳入“朋友圈”,在“书香政协·海风SONG读”品牌下,通过线上读书群组、线下“海风讲堂”“海风沙龙”“海风书屋”等读书矩阵,有力引导各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真心真意同党外人士交朋友,重视他们的作用,激发他们建言资政的热情,共同感受舟山发展带来的喜悦,市政协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职建言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促进多党合作共事,尤其支持香港地区市政协委员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在维护“一国两制”、支持特区政府工作上彰显责任担当,还推动舟山如心社区、龙沙社区与香港社区结对共建,通达民心民意。同时加强走访港资、侨资企业,深化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是市政协聚知聚识的有效渠道。市政协对委员会客厅实行全面优化,以“一厅一品”为抓手,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海归人才、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等群体,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和界别群众,同时委员工作室也加强聚识功能,全市共建立线上线下涵盖界别、集体、个人“三种类型”的委员工作室75家,及时把区域内界别群众的鲜活声音传递给党委和政府。走出了一条“政协走进群众,群众走进政协”的创新发展之路。

  这一年来,全市各党派团体共提出集体提案50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26篇。

  重民生用准力

  同走海岛共富康庄路

  人民政协为人民,既是对初心使命的庄重承诺,也是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年来,市政协始终牢记人民政协的初心使命,聚焦聚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做深做实系列民生履职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增进民生福祉。

  政协来搭台,委员解民忧。这一年,市政协制定出台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推动委员进社区,打通委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界别委员到自己的界别里,情况更熟悉、体会更深刻,优势更明显。“一岛一界别一特色”助力海岛共富行动是市政协积极响应市委“小岛你好”行动,在“六送下乡”服务基础上迭代升级的2.0版本。全市政协12个界别组织委员走进首批“小岛你好”示范岛,定期开展送医疗、教育、文化、科技等下乡服务,通过打造“名师委员海岛工坊”“金牌教练小岛训练营”等金名片,打破海岛地域壁垒,有效填补公共服务盲区,推动更多优质资源下沉海岛一线。

  委员们只有沉下去,才能真正了解民生、倾听民声。设在乡镇(街道)的民生议事堂不仅是群众发声的场所,更是政协委员推动基层协商、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民生实事的通途。培育形成“力量整合聚智慧 履职融合提成效”“委员进站选议题跟踪实施促成效”等经典案例。一年来全市39个民生议事堂围绕“助推乡村振兴”“助解急难愁盼”等议题开展各类议事活动79场,提出各类意见建议416条,被党委政府采纳380余条,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不断探寻解决民忧之道,推动民生实事落地。市政协组织委员聚焦民生重点诉求,连续多年围绕养老服务、离岛医疗急救服务等议题持续协商建言。《舟山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舟山市瓶装煤气运输与配送管理规定》立法协商过程中,委员们提出的68条建言经过归纳论证形成立法建议。

  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履职为民的“连续剧”时时上演。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等活动,走访民营企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与建议,协助稳经济促增长;重点围绕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焦点,从立案提案中遴选出一批重点民生提案,不断创新民生提案办理协商模式、助力社会矛盾问题化解;80余件海岛群众呼声强烈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出行安全、教育提质增效、医疗兜底保障问题通过“千岛议家”得到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妥善解决。

  这一年,市政协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聚民众之智,在真情服务群众中解民生之忧,越来越多的千岛百姓真切感觉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和我们很亲”。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政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