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融山海人文 兴全域文旅

陈瑶 应波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第 06 版 )

本版图片由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驻岱山记者 陈瑶 通讯员 应波伟

  “数”说新时代

  共取得市级以上

  荣誉48项

  其中省级荣誉31项

  岱山海岛公园入选

  省第三批大花园

  “耀眼明珠”

  4家旅游驿站

  入选省级旅游驿站

  3家文旅市集

  入选省重点培育 文旅市集名单

  22家民宿入选

  “浙韵千宿”培育名单

  12道风味美食入选

  1000道风味美食名录

  “味美浙江 百县千碗”

  岱山,既有着山海相拥、通江达海的天然优势,也有着山海相依的资源禀赋、史海钩沉的人文基调,这都让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赢。

  过去的2023年,岱山抢抓文旅爆发式复苏的机遇,奋力书写新的时代答卷。在旅游消费点的多重叠加下,县内各项指标数据“飘红”:去年,县内旅行社接待游客同比增速201.96%,团队游翻倍增长;全县17家规模酒店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0.78%,22家等级民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0.87%,再度刷新记录。

  文旅融合也呈现着别样的热情:东沙古渔镇旅游演艺集聚区获评省级旅游演艺集聚区;青黑村(布袋木偶戏)获评浙江省戏曲之乡;岱山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岱山县东沙镇渔文化非遗体验基地入围第一批省级非遗体验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今年,岱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也将持续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谱写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精彩篇章。

  古今融合 构建多业态发展新格局

  去年,岱山发生了一件大事。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织的岱山县史前遗址考古调查过程中,高亭镇北部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姚家湾遗址。这是我市首次发现完整新石器时代窑址。

  这次调查涉及新石器时代等多个历史时期,大大丰富了舟山海洋文明的史前阶段线索脉络,助推岱山更好地守护海洋历史文脉。

  如今,世事变迁,文脉却依旧绵延。如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这婀娜的山海之姿与古朴的人文古韵完美融合?

  岱山文旅首先交出一张成绩单:过去一年,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全力以赴抓好文旅“双百”计划项目建设。全县重大文旅项目投资额5.42亿元,投资完成率180.57%,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围绕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要求,该县加快存量项目改造速度,加大增量项目挖掘力度,2023年入库项目214个,总投资7.5亿元,投资完成率105%,全面覆盖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场所等。

  随着越来越完善的文旅基础设施打造,人们对文旅产品的内涵、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岱山加速构建高能级平台载体,成功举办2023年中国海洋文化节暨休渔谢洋大典、2023年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岛屿与海洋文明”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县内也引进亚朵、桔子、君澜等中高端品牌酒店,进一步提升过夜游接待能力。

  与此同时,该县涌现出一批草坪露营、围炉煮茶等“新业态”文旅产品,培育“东沙古渔镇——海金文创园”“磨心山茶园——磨心谷”“东海郊野公园——北峰山绿道”等文旅体消费集聚区。

  城区中心也焕新一批打卡点。路过长剑大道,海风习习,原本岱山夜排档的位置,重新“变身”成更为高级简约的商铺外形。据了解,新开的竹屿夜排档分9个店铺19间房屋,预计今年完成装修并开业。开业后,将从传统的中低端“海岛排挡”向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创意主题商业街转变。

  从夜排档沿着长剑大道继续往南走,进入到岱山滨海大道提升项目(安澜海塘)区域。城防海塘地处岱山美丽渔港活力港湾城市的设计规划内。这些文旅地标所在的岱山美丽渔港示范段,也列入了全市“星辰大海”计划。据悉,岱山县“星辰大海”计划正在打造的四条海岸带2023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投资完成率101.4%。

  “星辰大海”计划将进一步在县内打造文化新地标、拓展生活休闲新空间、激活现代海洋旅游发展新动能。

  以赛为媒

  拓展“体育+旅游”新赛道

  “潮涌东海,逐梦仙岛岱山,3月31日,岱马五年,如期而至……”1月18日,2024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的报名预告发布。如今在岱山,办赛“卷”出新高度,运动“玩法”越来越多,一些“上天入海”的项目、赛事受到追捧。

  过去一年,岱山圆满举办2023年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2023年第三届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岱山站、2023年斯巴达勇士赛舟山站等精品赛事,参赛人次总计超万人。多个赛事期间,多家规模酒店预订率达到100%,有力推动体旅融合发展。

  “我已经快60岁了,第一次来岱山,这里的人文、自然环境、秩序给我的感觉都很好。”去年,从辽宁沈阳大老远跑来岱山参加中国风筝板巡回赛的刘立平对岱山的初印象十分好。

  这样的好印象不是个例。鹿栏晴沙长3.6公里的平坦沙滩和广阔的海域加之适宜的海浪,为风筝板运动提供了绝佳的竞赛条件。在2023年第三届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岱山站开幕式上,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向岱山县颁授浙江省风筝帆板训练基地牌匾,宣告该基地正式落户岱山县。

  为了推陈出新,让人潮不断涌进来,赛事也“卷”出新高度。全国风筝锦标赛、环蓬莱仙岛自行车赛、中国岱山岛沙滩高尔夫球挑战赛……近年来,岱山培育出一批项目主题明确、赛事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群众基础广泛的体育休闲运动。这也让旅游具有季节局限的海岛慢慢出现了“春、夏、秋、冬”全季节的户外运动格局。

  盘点在岱山举办的各项赛事,短则半日,长则3至4天,有些项目吸引到大量的外地参赛者和国际友人。对此,岱山从探索如何办好一场赛向打造好一座城的转变,挖掘城市空间潜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也一直在诉说一个观点:扎根基层的体育才有持续生命力。去年,岱山全民健身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县内一场二馆标准达到省局标准。全县共安装一代健身器材150件,二代健身器材5件,建成38公里骑行道,维护拓展登山步道18公里,嵌入式体育场地面积增加5000平方米,建成衢山樟木山多功能运动场。

  在双峰新城,还有一座正加紧建设的现代化文体中心。该中心建成后,也会成为新的集运动健身、旅游观光、产业培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运动时尚地标,打造双峰体育新城。

  人文之韵

  文旅公共品牌渐入佳境

  从城市到乡村,岱山全域的文旅融合都在快速发展。

  过去一年,岱山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的实施方案》,新增城市书房、乡村博物馆各3家,投放2台24小时自助式借阅柜,竹屿港城市书房打造成为24小时自助式城市书房。

  立足群众需求,县内累计举办文艺赋美活动近5000场,如“卯兔闹元宵·记忆中的年味”2023年广场元宵活动、“仙岛之梦”岱山夏季音乐会、第十一届东沙古渔镇弄堂节暨非遗大联展等群众反响热烈的文艺活动。

  通过公共文化设施提升,该县也在加速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乡10分钟阅读圈”,全面延伸文化服务的边界,实现区域协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

  家住高亭镇东方一品小区的张阿姨带着孙女出门遛弯,走出小区右转10米,来到“岱走岱山”文创集市。文创集市二楼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书籍、零售、展览以及艺术衍生品等一应俱全。“现在这样的文化地标越来越多了,家附近还有城市书房和先锋联盟中心的书房,有格调还舒服,十几分钟逛逛都能到。”张阿姨感慨。

  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政府主导、专业管理、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已成为文化领域的共识。”岱山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大力推动文化下乡的同时,岱山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使文化“跨省、出海”。去年,该县先后在上海、绍兴、嘉兴等地开展岱山文旅推介会和路演活动,同步配套开展文旅重点项目招商活动。县内还开展2023年全省旅行商岱山疗休养资源采购大会,向全省优质旅行商推介海岛疗休养旅游产品。

  当下,全国各地文旅官方在抖音等平台上热度高涨,越来越多新潮的营销形式吸引住游客的视线。岱山也不落后,精心运营的“岱山旅游”公众号在2023年发布推文230余篇。同时,借助马蜂窝、携程等OTA平台,提炼亲子研学、自驾休闲、情侣度假等主要客群,邀请不同类型的旅游达人来岱体验,并在多个平台发布宣传文案和视频。

  以文惠民、以文润富、以文促富,岱山不断探寻文旅助力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新途径。

  大处着眼,坚持顶层设计。2024年,岱山计划继续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主抓手,努力为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创造更多具有岱山辨识度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