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奋力书写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陈逸麟 高燕明 王富康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26日 第 06 版 )
□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高燕明 王富康
时值岁末,舟山渔业喜报连连。
2023年,全市渔业总产量达195.6 万吨,同比增长3.89%;与此同时,“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8.3%;远洋渔业全产业链总产出达410亿元,远洋水产品口岸卸货量达78.25万吨再创新高;全年共向上争取到涉渔专项资金11.72亿元……
亮眼的成绩单,来自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面对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考题,2023年,市海洋与渔业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全市海洋渔业各领域实现稳步发展,不少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经略海洋,逐梦深蓝。如今,一幅人与海共生共荣的新画卷正泼墨而成,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舟山样板”。
项目为王 “一条鱼”全产业链突破千亿
去年12月18日,新农业品牌“一米八”在杭州亮相。同天,消费者打开盒马APP,可以在开屏页上看到“一米八”新品首发海报。而早在去年9月,位于舟山的一米八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贻贝产业园正式竣工,助力嵊泗贻贝产业升级。次月,首个充氧锁鲜产品——“嵊泗贻贝”就正式推向市场。
“我们进一步拓展了线上线下渠道,通过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嵊泗贻贝能在上海、杭州等地卖到20元一斤。”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2023年,嵊泗贻贝收购均价增长28.5%,养殖户户均纯收入有望突破40万元。
产业升级,惠及更多渔区百姓,“一米八”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2020年,我市发布“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布局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去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再次部署《一条鱼全产业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项目为王,揭开高质量推动“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新篇章。
本岛北部岸线上,全新竣工的大洋世家海洋食品加工冷藏物流基地项目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全程可追溯超低温金枪鱼加工生产线;蔚蓝的海面上,六横现代海洋牧场生态旅游综合体,白沙海洋牧场雏形初现,开启渔旅融合,生态和谐的新篇章;宁波万泓水产品精深加工、平太荣现代海洋智造产业基地、普陀万洋预制菜产业园等一大批精深加工企业也陆续落地,将“一条鱼”吃干抹净,大幅提升产业附加值。
“这些‘链主型’项目是各自领域产业链的核心,依托这些项目,我们继续引进众多企业,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市海洋与渔业局国内渔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2023年“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规模将达到1062亿元。量变带来质变,一些长期困扰舟山渔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陆续突破。
智能鱿鱼切片机在重点企业开展应用,推动鱿鱼加工业规范化发展;“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稳步推进,破解舟山海鲜品质溯源难题;舟山渔业十大品牌发布,舟山带鱼荣获全国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一步扩大了舟山渔业影响力。
迈向深蓝
远洋渔业强链提能再升级
去年7月6日,2023舟山·中国鱿鱼产业大会在舟山开幕,全球鱿鱼行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商共建“鱿鱼产业命运共同体”。
“舟山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最早的地区,经过几代远洋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远洋鱿钓渔业第一市’!”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在会上说。
1985年,4艘舟山渔船勇闯大西洋拉开了舟山远洋渔业发展的大幕,如今,舟山全市远洋渔船数量已占全国20%以上,生产遍布三大洋公海和10个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逐梦远海,迈向深蓝,2023年,我市再度发布远洋渔业强链、提能、升级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真抓实干为远洋渔业扬长补短。
长期以来,我市远洋渔业运输依赖外籍运输船,存在较大风险。2023年,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引导市内外企业投入远洋渔业运输船舶建造,目前已完成3艘自有万吨级运输船建造,未来还将投入近10亿元扩大船队规模,全部完工后,可提供每年30万吨的远洋渔获物运输能力。
去年5月1日,基里巴斯政府与舟山盈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资项目协议,约定以投资换渔权。我市因此新增8艘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3艘灯光围网渔船和10艘玻璃钢延绳钓渔船配额,预计每年将新增8万吨稀缺金枪鱼资源,为我市金枪鱼加工腾飞夯实资源基础。
作为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母港之一,港口配套服务提档升级。针对企业提出的远洋渔船进港等候时间长,码头利用率不高等难题,去年3月8日,市海洋与渔业局分管领导带班进驻多家远洋渔业企业现场办公,研究远洋渔船靠泊装卸调度方案。2天后,以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为组长,相关管理部门、5家远洋水产品装卸码头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远洋渔业码头装卸统一调度指挥工作专班成立,通过统一调度,将远洋渔船靠泊装卸时间缩短70%。
“目前,全市远洋渔业增值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今年我们将整合口岸部门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在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远洋渔业公共服务中心,为远洋渔船提供一站式服务。”市海洋与渔业局远洋渔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科学开发
守好绿水青山打造蓝色粮仓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但曾经的过度捕捞,让舟山渔场陷入了“东海无鱼”的尴尬。这些年,舟山人耕海牧渔,一步步恢复曾经的“东海鱼仓”。
去年5月,舟山渔业育种育苗科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吸引众多涉海高校、研究机构加盟,共同助力舟山水产养殖种业升级。
两个月后,由舟山科研院所培育的黄姑鱼新品种“全雌1号”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成为2023年全国新增的17个水产新品种之一,同时该品种也是舟山市获批的首个水产新品种。
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种业工程是水产养殖的“芯片”,也是舟山渔场修复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市将充分利用“舟山渔业育种育苗中心”这个平台,加快舟山海水养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加快打造“蓝色粮仓”。2023年我市还出台了《舟山市推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快推进舟山市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舟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3-2030)修编》等引导政策。据统计,全市水产养殖业全年总产量达31.35万吨,同比增长5%。
在海洋特别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洋牧场内,耕海牧渔,养海护鱼也成为日常。
去年6月,舟山在全国首创出台实施《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钓管理办法》,率先探索海钓规范化管理;保护持续加力,去年全市还放流大黄鱼、乌贼等海洋水生物12.73亿单位,完成计划任务的196%。投放人工鱼礁5.2万方,为珍稀鱼类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还有一支“敢打必胜”的海洋执法铁军活跃在东海之上。去年,市海洋与渔业局部署开展”帆张网渔船整治““春雷”“清港净海”等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全市查处渔业案件数1396件,查获“三无”船(筏)528艘,移送渔业司法案件44起,移交人员146人。同时,“一支队伍管执法”海上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深入推进,《舟山市深入推进海洋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复,46项涉海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纳入舟山市海洋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大综合一体化”海洋行政联合执法指挥中心正式成立,目前已发现海上违法违规线索1284条,转换成案(事)件561件,发出电子警告干预723起,行刑衔接案件移送47起。
践行初心使命,经略蓝色海洋。2024年,市海洋与渔业局将持续聚力推进舟山渔业转型升级,系统治理强化渔业管理水平,为打造海上“绿水青山”发光发热,奋力书写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