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重塑产业重塑动能重塑 加快高能级产业大平台建设

——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3年高质量发展综述

刘浩 陈如祥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25日 第 04 版 )

  □记者 刘浩 通讯员 陈如祥

  落实海洋经济翻番行动,推动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科学谋划发展版图,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中力量攀高塑新,推动转型升级持续见效;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改革攻坚开放提升……

  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全省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后重点打造的平台之一,2023年结出了一份份高质量发展绩效硕果。

  这一年,舟山高新区管委会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千亿级先进制造业大平台的战略定位,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高水平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勇打头阵、勇争一流。

  开疆拓土风帆劲,踏浪前行新征程。

  新一年,高新区将奋起扬帆、砥砺前行,围绕市委“985”行动,通过空间重塑、产业重塑、动能重塑,加快高能级先进制造业大平台建设。

  落实高质量发展举措 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2023年,高新区内的入驻企业一片热火朝天:

  在润海新能源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全力以赴赶生产。2023年是公司正式投产的第一年,便迸发出惊人能量:目前5条4GW组件生产线、3条3GW异质结电池生产线已全部进入量产阶段。该公司的2023年的销售额超4亿元,预计全年可达5亿元;

  在宏发产业园内,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的生产车间格外热闹,国内新能源行业首条全自动控制盒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宏发产业园目前已引进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宏发工业自动化控制电子有限公司等公司,也培育了舟山金越电器有限公司、舟山金度科技有限公司等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

  在浙江黎明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完成了发动机缸内制动装置研发生产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始试生产。该项目汇集了10余项专利技术,达产后预计年产发动机缸内制动装置25万台套,这是黎明智造未来新的增长点。

  没有产业项目的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

  2023年,高新区一方面积极落实海洋经济翻番行动,聚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相关任务,抓牢“四重清单”、打好“五大会战”。去年,一批批项目加快落地推进,“千项万亿”项目年度投资率145%。其中,润海、一塑两家企业成功上规,宏发产业园、黎明智造、欣腾等重点项目陆续完工投产,新奥三期、国恩新材料、国投吉能燃气等项目加快推进。

  另一方面,着手谋划发展版图,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已系统规划7.5平方公里光伏新材料产业平台,设定发展目标,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和近中远期发展细分赛道。目前,围绕光伏产业、先进信息材料、显示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四大方向,已成功凝练了聚酰亚胺光学显示薄膜、碳纤维等八大重点项目,正在按照“日作战、周例会、月清单”专班式加以推进。

  与此同时,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上,高新区也有不俗表现。其中,船加油产业链建设突破LNG、生物燃料等新型船燃加注,秀山东锚地常态化夜间靠泊、条帚门锚地开放,新船数量不断增加,数字化监管能力持续升级、供油市场持续活跃。2023年,舟山全年实现保税燃油加注量704.6万吨,同比增长17%,稳居世界第四大加油港。普陀山机场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为后续开展国际航空器进口业务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我市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助推深化产城融合

  筑巢引凤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高新区新港邻里中心(二期)项目顺利完工。该项目北靠建成的邻里中心一期,南临疏港大道,西起钓门路,东至钓梁经一路,总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由7幢宿舍楼及1幢服务用房组成,可满足1400余人的住房需求。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高新区管委会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高起点、高标准扎实推进工程建设,严把项目建设程序关、质量关和进度关,加强项目管理、健全协调机制,提前2个月完成了项目建设。

  在新港邻里中心一期已经居住满员的情况下,新港邻里中心二期竣工投用后,将进一步促进区域职住平衡,有利于缓解周边企业职工租房困境,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下一步,高新区还将不断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建设新港邻里中心三期、北马峙商务酒店等配套设施,持续优化园区居住环境和营商环境,为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筑巢引凤优化环境,是推进产城融合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新区大力提升公共配套投入,不断优化居住环境和营商环境,加速建设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绿色生态产业新城。

  目前,以北马峙生活服务配套中心、新港邻里中心为核心的配套服务商圈已然形成,园区商业氛围持续升温;区内首个综合性体育场馆建成投运,有效满足了广大员工对业余休闲娱乐的需求;新港邻里中心一期600套房源纳入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入住率达90%以上,二期项目竣工投用,三期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预计今年7月动工。

  根据最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新区将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智造三大产业发展为主导,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产城、人文、生态等互融共生、健康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新城,成为舟山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和海上花园城市的重大引擎、以及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重要支撑。

  当然,深化产城融合,宜商重商也很关键。

  去年以来,高新区加大了园区产业政策集成,修订完善高新区工业扶持政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新出台数字经济、外资招引鼓励政策,助力企业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拓展。全年已累计完成对实体企业各类奖补1.98亿元。

  加大产业人才供给,去年新引育高层次人才1人,申报省级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6人。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607人,同比增长23%。加强产教融合,新增高技能人才226人,首次开展高新区职业技能(电工项目)竞赛。

  另外,还加大了企业服务力度,组织开展“助企攻坚”活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全覆盖,项目经理、助企专员累计服务企业600余次,收集并解决各类诉求61项。启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出台首批72项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建立“一键启动”增值服务机制,迭代“一类事”服务场景,探索重点骨干企业定制化服务。

  围绕市委“985”行动

  大力提升产业平台能级

  产业发展永远是进行时,永远在路上。   

  我市已明确,高新区要大力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其中,光伏新材料产业平台要围绕智能光伏、先进信息材料、光电、装备制造等4个重点领域,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深知“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接下来,高新区将进一步按照市委决策部署要求,锚定一流目标,科学规划高能级平台建设路径,继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重点项目”“招商资源”五张清单,按图索骥加强链式招商。同时将全力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投产扩产,全力以赴确保“已签约项目抓紧前期,已开工项目抓紧建设,已投产项目加快产能释放”,拿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劲头,切实把市委决策部署细化到高新区光伏新材料产业平台建设的具体举措上。

  空间重塑、产业重塑、动能重塑。新一年,新起点,高新区已整装待发、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

  高标准打造光伏及新材料产业平台,紧紧围绕“351”战略目标,大力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促进标志性项目落子成势,推动聚酰亚胺项目、锂电池隔膜等项目尽早开工,力争华润异质结项目一期全面达产,二期启动建设,加快国恩高分子材料及光学等项目建设;

  强力推进项目招引建设,全力谋划新一轮重大项目,落实项目要素保障,开展“百名干部助企助项目”大行动,护航项目建设提速和企业产能释放;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格局,加快保税燃料油新型替代燃料加注,提升大船、大户、大单业务体量,制定海事服务保障方案,争取锚位扩容增效,建立船燃加注服务评价规范标准。加快建设“保税+”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粮食类保税加工产业链,推进船舶、飞机融资租赁;

  着力增强科创动力,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努力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机构覆盖率明显提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产城融合力度,完善企业众创空间、综合商超、文体娱乐等城市功能。持续落实“民营经济32条”,落地“一类事”服务新场景,积极探索产业先行先试政策。抓好人才引育用留,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遥看星辰望大海,奋楫踏浪竞争先。

  对标高能级战略平台定位,围绕市委“985”行动,在高质量发展上破浪前行,大力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努力成为支撑舟山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将是高新区2024年追求更“高”更“新”的“新大陆”。

  本版图片由高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