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资规所能”服务“发展所需”
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虞仁珂 韩岑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4 版 )
□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韩岑妤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有力指导下,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蓝图”、高标准谋划服务保障“底色”,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强力度,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供坚实要素保障。
年度新增指标计划执行率100%,位居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完成“百大项目”攻坚任务;全国“和美海岛”创建数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完成互花米草除治年度任务;全省率先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9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点建设,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登记财产指标排名全省前列……
“精”字上下功夫 资源要素保障精准高效
去年,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工程(舟山段)项目通过市、区、镇三级联动,1日内完成用地报批组件,整体审批进度提速50%以上。“资源规划部门和项目属地政府以最大努力最快速度完成了土地征收、农转用报批等程序,为项目开工提供了最优的服务。”项目负责人表示。
坚持“指标跟着好项目走”,实施精准化、预算式指标配置,确保重点急需项目资源要素应保尽保。2023年,全市各级资源规划部门进一步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建立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工作机制,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4条”政策措施,全省率先完成省“百大项目”攻坚任务。
2023年,完成市级总体规划和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累计争取落实各类用地指标1140公顷,同比增加138%,其中争取落实国家、省各类专项指标906.67公顷,同比增加243%。全年供应建设用地约1000公顷,3个国家战略项目用岛用海获国务院批准,面积2152公顷。审批用海2426.90公顷,审批用林172.46公顷,持证矿山开采总量6000万吨。
“细”字上出实策
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提升
近年来,众多国家级大战略、大平台、大项目在舟山叠加落地,对建设项目用林的需求急剧增加。为切实解决重大项目用林保障难题,有效保护海岛森林资源,我市将项目用林“占补平衡”难题作为突破口,着力破解海岛重大建设项目用林保障难题,有效缓解林地供需矛盾。
林地资源现状怎么样?绿化造林难度有多大?补充林地库建设该怎么做?……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上,可全面梳理当前全市森林、林地、公益林等资源数据和分布状况,分析可利用非林地空间数据情况。
“以金塘新材料项目为例,东区占地面积233.33公顷中,有13.33多公顷是通过林地‘占补平衡’来实现保障。”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土地开发用存量换增量,开展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百日攻坚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拔钉清障2个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全市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5公顷,完成率173%;处置闲置土地60.27公顷,完成率181%;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85.93公顷,完成率195%,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120公顷。
历史围填海未批已填区块整体处理方案获部备案批复。累计处置历史围填海1747.60公顷,处置完成率达77%。
“美”字上见实效
生态修复保护深入实施
岛绿、滩净、水清、物丰……花鸟岛、枸杞岛和秀山岛去年入选自然资源部“和美海岛”名单,我市成为全省入围数量最多的地市。
以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工作为契机,不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保护海岛生态环境,进一步挖掘海岛旅游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海洋经济收益和居民收入,多角度、多渠道助力和美海岛建设,实现海岛共美共富共享新画卷。
近年来,我市认真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把握“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内涵,按照“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要求,深耕海洋生态保护,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保护工作多次获得自然资源部的高度肯定。
2023年,嵊泗国家级蓝湾项目完成验收。普陀、定海生态修复工程分别在全国、全省选拔评审中位列第八名、第一名,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超5亿元。定海、嵊泗2个项目入选省级“蓝色海湾”项目。东极地质文化村获评全国首个三星级海岛地质文化村。创建省森林城镇1个、“一村万树”示范村5个、省级现代国有林场1个。推进五峙山“智慧鸟岛”建设,开展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活动,全网话题阅读量达1.2亿。
“暖”字上出实招
全域共富见行见效
解决群众在居住地和不动产所在地间往返跑的问题,有效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去年,舟山、杭州两地不动产登记部门携手签订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合作协议,两地依托省、市网办平台以及线下窗口,互交数据资源,统筹平台发展,优化政务服务,开通符合受理条件的不动产登记结果查询、抵押登记(设立、注销)、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新建商品房预转现登记、个人新建商品房买入(无预告)等不动产登记业务,切实提升办事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造群众办事最便捷城市,全市各级资源规划部门一直在努力。去年,我市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登记财产指标排名全省前列。稳妥处理住宅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100%,为全省第 2 个全化解地市。适应形势要求,我市还积极创新“点幢首登+预约转移”模式,顺利完成不动产权证登记“保交楼”任务。
我市还率先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9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点建设。编制示范性村庄规划28个,全面完成我市127个村庄建设规划指引编制,实现村庄管控全覆盖。普陀区入选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区,首宗入市地块已成交,为村集体增收430万元,激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有力助推海岛共富。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