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渔光互补”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舟山分行奏响小岛“渔光曲”

牟澜 张恺 毛含笑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第 04 版 )

  □记者 牟澜 通讯员 张恺 毛含笑

  2015年,海洋碳汇被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随着我国海洋碳汇与蓝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项目实践的持续推进,针对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海洋碳汇增汇手段的金融解决方案、服务和产品应运而生。

  在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分行指导下,我市各家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蓝碳金融,全市蓝碳金融业务得到了不断创新与发展。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分行与市总工会联合启动了舟山市蓝碳金融创新大赛,共收到全市申报项目26个,其中9个项目在11月28日的总决赛中同台竞技,并产生了一、二、三等奖。现将我市银行机构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蓝碳金融创新的优秀项目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旨在宣传推广同业优秀经验和做法,形成金融合力,服务舟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渔光互补”,相映成画。嵊泗县洋山镇大洋岛西南部外云鹅围垦区的鱼塘中,水下虾儿游得欢,水上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共同拼出海岛绿色乡村好风景。

  以金融力量支持“大洋山渔光互补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项目”,是建设银行舟山分行一直以来协同支持我市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综合利用的举措之一。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海洋碳汇(蓝碳)交易机制方案和全国首个蓝碳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低零碳和减污降碳协同试点金融支持政策,推动低碳、零碳、负碳和蓝碳交易中心“三碳一中心”,以及蓝碳科技创新、陆海统筹减排增汇、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态产业、“蓝碳银行”五大工程建设。建设银行舟山分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认真贯彻绿色金融理念,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为绿色经济发展和“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不断贡献金融力量。

  创新路径 

  共谱“渔光互补”美景

  “渔光互补”模式,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的有机结合。通过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进行鱼虾养殖,可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新模式并导入旅游业,做到综合开发、三产融合。该模式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实现了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符合国家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能源产业发展方向。

  大洋山“渔光互补”项目规划工业用地面积约0.29平方千米,充分利用原有土地的地形地貌、水系、水利设施、道路等现状,根据建设内容及功能要求,将整个地块分为生态养殖车间与配套设施区2个区域。

  该项目充分利用养殖车间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采用BIPV形式安装养殖大棚屋面,电站总建设规模约6MWp,设计寿命25年。其中,电站所发电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接入养殖基地配电网。

  大洋山渔光互补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加我市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还可以有效优化系统电源结构。

  渔光互补项目前景广阔,但实际推进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因其独特的生产养殖模式以及非传统的信贷抵押物,项目申请传统信贷业务流程较久且成功率较低。

  建行舟山分行针对项目的绿色经营理念,立足于“以客户为中心”“多方互利共赢”,充分发挥该行金融资源平台作用,成立了专项团队小组,经过多方咨询,多次内部模拟讨论,提出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该行以企业售后回租模式,将其在建养殖棚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核心资产出售给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再从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方将该资产重新租回,成功实现项目融资。

  该创新举措是建行舟山分行主动转变传统信贷经营思路和理念,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同时,探索出的一条盘活资产、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绿色金融实践新路径,在与企业共创发展契机的同时,携手促进我市海洋渔业碳汇开发利用。

  聚焦蓝碳金融

  赋能绿水青山

  大洋山渔光互补项目是中国建设银行舟山分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金融赋能建设蓝碳舟山的一个缩影。

  为打造更全面的绿色金融业务框架,在组织架构上,建行舟山分行成立了“中国建设银行舟山分行绿色金融委员会”“中国建设银行舟山分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舟山分行推动绿色金融转型发展工作团队”,助力双碳工作推进。

  在制度政策上,该行印发了《2023年舟山分行积极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激励方案》,将绿色信贷纳入《中国建设银行舟山分行2023年信贷结构调整方案》加大考核评价,完善认定流程,优化绿色金融战略体制机制,促进绿色信贷的快速均衡发展。

  聚焦重点绿色产业,建行舟山分行紧抓大项目,打出绿色金融“组合拳”。

  从加深与某企业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到落地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再到助力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绿色金融业务全面开花,并由单一的风电项目拓展至清洁能源、绿色石化、绿色建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该行绿色贷款余额从2021年的42.05亿元,到2022年的51.84亿元,再到2023年的86.5亿元,连续多年实现高质量稳健增长。

  建行舟山分行还将支持渔光互补项目的实践经验推而广之,参与了“岱山双剑涂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截至2023年末,该项目一期已顺利从建行舟山分行获得了2.5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金融保障。

  “售后回租形式的金融服务方案可有效支持舟山区域养殖企业资金需求,且适用于同类客群,具备可复制性,将是助力舟山能源实现清洁低碳转型的强劲动力。”建行舟山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市为积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培育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发展新动能,制定了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行动计划。同时,大力建设渔光复合型光伏项目,利用滩涂、近海海面和养殖鱼塘等,建设渔光复合型光伏项目,结合海洋牧场进行海域资源综合利用。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舟山分行将在绿色发展“赛道”上提档加速,跟随绿色金融战略,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助力蓝碳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