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定海古城微更新加码提速
“红色微治理”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王倩倩 王叶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12日 第 01 版 )
□记者 王倩倩 通讯员 王叶群
本报讯 “祝阿姨,这几天要搬家了吧,到时候我们过来帮您!”“蒋师傅,最近天气冷,在家取暖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陈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您跟我们说!”……连日来,定海区昌国街道网格员奔走在辖区居民区、沿街商铺等地,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在一次次敲门声中,网格员们也敲开了群众的“心门”。
2021年12月,定海启动古城微更新项目,同步成立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现场建设指挥部临时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商共治”的“红色微治理”工作,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推动重大项目加码提速,探索出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
如今,作为定海古城微更新项目之一的东城门区块,正如火如荼建设。去年10月,出于安全考虑,施工方临时封闭了东城门的出入通道,周边居民外出需要绕远路,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了不便。
网格员在“敲门行动”中了解到居民的“急难愁盼”后,第一时间将该情况反映给临时党支部。第二天,临时党支部召集居民代表举行专题会议,商量开辟一条新的出行通路。在一次次沟通协调中,大家拓宽思路,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东城门旁的紫锦阁宾馆。
“我们多次到现场实地考察,研究开启新通道的可行性,又和居民反复商量讨论,最终在紫锦阁宾馆边新建了一条小路,让周边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全。”定海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现场建设指挥部临时党支部书记林军说。
据介绍,临时党支部将“敲门行动”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发挥网格员“一线哨兵”作用,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改造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由党员牵头解决的矛盾有60余件,党员志愿者帮助辖区群众租房搬家、证件办理等30余件,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几天送外卖的时候,我发现有人潜入已腾空的房屋进行偷盗,深夜还会在屋内睡觉。”“我路过都神殿弄时,发现有处已腾空房屋接连掉下水泥块,万一砸到人怎么办?”……当天,在定海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昌国驿站,外卖小哥们趁着歇脚、充电的工夫,聊起了各自观察到的隐患。定海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现场建设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昌国街道东管庙社区党支部等相关人员一一详细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外卖小哥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社区哪里脏乱、哪里有安全隐患,他们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为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临时党支部聘请外卖小哥担任“兼职网格员”,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小哥议事会”,就收集到的问题共同商定解决方案。
“外卖小哥可以充分发挥走街串巷、工作机动性强的优势,争当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困难群众服务员,及时报告其发现的安全隐患和不文明现象,为定海古城微更新项目建设注入新力量。”林军说,截至目前,外卖小哥已累计反馈老宅破旧、腾空区域盗窃、施工作业安全隐患等各类基层治理问题30余个。
此外,临时党支部与周边社区组成古城区域商圈党建联盟,引导商圈企业、个体工商户、红色志愿队伍等群体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先后共同处理涉及国有资产转移、东西大街店面维修、部分拆改区域腾空等各类问题10余起,打造具有古城辨识度的商圈党建“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