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舟山国际水产城:
奋楫实干,助力“一条鱼”全产业链打造
陈逸麟 钟梦诗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10日 第 03 版 )
本版图片由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提供
□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钟梦诗
岁末天寒,奋斗不辍。
舟山国际水产城海岸边,一艘艘渔船带着满舱的鱼货接连靠泊。码头之上商贾云集,人声鼎沸,透骨新鲜的舟山海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在这里,实干争先是主旋律。近年来,舟山国际水产城以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水产品贸易综合体”为目标,从渔业生产交易实际出发,持续推进项目攻坚,围绕“一条鱼”全产业链,积极尝试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进渔旅融合,扩大渔业文化影响力。
东海之滨,劲吹实干新风。这座全国百强商品市场如今正在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升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项目为王 扩大舟山渔业品牌影响力
近日,舟山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初步方案顺利出炉。
根据规划,3年后,舟山国际水产城西侧震洋地块将建成一座占地5.8万平方米的高规格冷链物流园区。并将配套建设冷链中央仓、冷链服务中心、数字化码头、综合交易中心、渔事服务中心、电商产业中心、海鲜新零售中心、下沉式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及污水处理、冷却海水供应、冰供应、停车位等配套设施。
这个消息让不少水产经营者倍感兴奋。“水产城地处中心城区,周边没有高品质的冷库,一直让阿拉很头疼。”一位从业多年的水产经营者说,如今,外地城市的高档水产市场大都就近配有完整的冷链物流系统。与之相比,发展起步早、缺乏配套设施的舟山国际水产城处于相对劣势,全新的冷链物流园区建成后,很大程度上有望破解这一痛点。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今年以来,舟山国际水产城将完善园区基建设施、提升市场管理效能列为重点工作,真抓实干,稳步推进。
交易区实现“定区、定点、定人”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更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园区功能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码头靠泊、卸货、装运管理流程优化,卸货效率持续提升;新型节能运输车不断推广,营造整洁、整齐的市场环境,为生态环保尽一份力……
2023年,舟山国际水产城还陆续完成了商户进户供电线路升级、全区域雨污分流改造等基建项目的微改造、精提升,同时在西侧震洋地块修建了一条长约2千米的环形水泥路,开辟了车辆进场的“第二通道”,破解交易旺季“堵车”难题。
以“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水产品资源集散中心和贸易综合体”为目标,不仅要有完善的基建设施和管理体系,更要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11月2日上午,2023中国水产品市场大会暨中国(舟山)水产品品牌发展大会在舟山国际水产城举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舟山国际水产城“中国梭子蟹交易中心”及“中国带鱼交易中心”牌匾。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梭子蟹交易中心品牌共建协议》《中国带鱼交易中心品牌共建协议》及《中国梭子蟹价格指数共建协议》。
又一个“舟山指数”呼之欲出!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邹国华表示,中国梭子蟹价格指数将以舟山国际水产城的巨大交易量为基础,在整合全国多个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梭子蟹价格后,科学计算出最终结果,并向全国乃至全球发布。
“2022年,舟山国际水产城的梭子蟹交易量占到全国的65%,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打造好中国梭子蟹价格指数,持续扩大舟山海鲜品牌影响力,助力‘一条鱼’全产业链建设。”舟山国际水产城党委书记、董事长方斌说。
数智服务 为渔民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数字生活云上餐厅“寻鲜地图”应用发布,将舟山美味“一网打尽”;网红大咖化身推广大使,宣传舟山海鲜;融媒直播把镜头转向海上,千帆出海场景让万千网友震撼不已……去年9月16日,“向海·乘风破浪”2023线上东海开渔节在舟山国际水产城隆重开幕,为渔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进一步服务好区域性电商品牌,助力推进‘一条鱼’全产业链建设,一年一度的线上东海开渔节如约而至。”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2023年线上东海开渔节围绕电商直播风口做大文章,深化线上线下联动,丰富活动载体,更好地服务水产电商企业。
船来船往、千帆飘扬、码头熙攘、争相抢鲜,这是渔获物日常交易的场景。近年来,乘着数字化改革东风,舟山国际水产城让海鲜搭上互联网经济的顺风车,红火热闹的鱼市交易场面正逐步向线上延伸,完善面向渔业全产业链的线上服务迫在眉睫。
2022年8月,“普渔乐”渔需物资采购平台上线,一站式包办渔民出海的渔需物资采购服务、渔业产业供应链服务、渔业创新贸易服务三大主要场景需求,将数字化服务延伸至渔业生产前端。
如今平台已有注册经营户150家、渔船3366艘,入驻大型合作供应商10家、上线商品2500余款,累计实现聚合收款金额破千万。平台还通过不断加强与城市物业运营商、综合电商平台的建联协作,多渠道引入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融媒体、自媒体引流等电商新零售模式,扩大水产品数字交易份额,推动渔业数智化升级。
以“普渔乐”渔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舟山国际水产城进一步完善纳统工作流程,精准提升业务能力,持续跟踪市场内可培育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达标后及时纳统,真正做到“应统尽统、统全统准”,高质量完成纳统任务目标。
建好数字“新基建”,更需订立“新规则”。
直播电商方兴未艾的当下,去年,舟山国际水产城主动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完善推行《舟山国际水产城网络直播管理办法》《舟山国际水产城网络直播管理制度》促进舟山国际水产城直播电商规范、高水平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27家头部电商企业入驻市场,指导创建“绿色直播间”2家。当年,国际水产城实现电商成交额5.2亿元,同比增长18%;投诉举报数量同比下降64%。
线下服务也在持续提档升级。“我从老家阜阳来舟山不久,本想托朋友帮我找个活干。没想到舟山有这样的零工平台,那我找工作就方便多了。”2023年8月,从阜阳来舟务工的高军琳在舟山国际水产城零工市场很快找到了工作,便捷的求职体验让他不吝点赞。
每年8月份的梭子蟹季历来是用工需求的旺季,2023年7月底,舟山国际水产城电商产业园的零工市场揭牌成立。300平方米的场地内设有综合服务区、信息发布区、零工休息区、岗位对接区、职业指导室5个功能区。
零工市场大大缓解了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管理和招聘难问题,实时搜集、发布零工岗位,也为入驻水产城的企业、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搭建“即时快招”用工对接平台。
渔旅融合 助力百年渔港“焕新”走向世界
2023年9月13日一大早,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渔都广场彩旗飞舞,舟山锣鼓、渔民号子等本土非遗文化节目轮番上演。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舟山站,就从这里隆重启幕,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东海之滨的沈家门渔港。
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渔都广场是沈家门渔港的“西大门”,站在这里向东望去,600年渔港的古朴与现代,尽收眼底。
近年来,舟山国际水产城大力推进渔旅融合,不断更新渔都广场业态布局,将海洋文化元素融入广场标识标牌和交通引导标志等设施。这座“城市会客厅”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持续增加,舟山国际水产城制订招租激励政策,对意向投资方实施“一户一策”方案,吸引大品牌商户入驻,推进签约落地。
2023年12月20日,舟山国际水产城与丽怡酒店(锦江酒店集团)就水产城5号楼酒店项目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投资3000万元建设高品质酒店,计划建设165间客房,独立的商务会议室、宴会大厅、高档餐厅、健身房、自助洗衣阁和酒廊等设施。
“本次签约对于我们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致力于为舟山国际水产城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带来更多的品牌魅力和国际化元素。”丽怡酒店(锦江酒店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新兴商业业态正持续入驻,海滨电影院、高佳庄、“便邻士”24小时便利店、帆船咖啡等近年来陆续落地渔民广场,这里正在成为沈家门老城区“文艺新潮”的前沿。
商业汇聚带来了人气,引来了更多高端会展活动。定期开展的“星辰大海”十里渔港音乐节曲声悠扬,勾勒出海上音乐之城的精致一隅;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期间,《百川·向东海》中外民俗嘉年华,荟萃了普陀各地非遗精粹节目、民间民俗节目,还吸纳泰国、印度、越南、老挝等国外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共同参与,共谱一曲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乐章。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调整渔都广场功能业态和商业模式,真抓实干,引进更多新消费形态,积极举办各类文化、会展活动,进一步增强渔港、渔文化的影响力。”舟山国际水产城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