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公厕,如厕体验不尽如人意

陈逸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07日 第 01 版 )

图二

图一

图三

扫一扫 看视频

  □记者 陈逸麟 文/摄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乡公厕智慧化改造,经过改造的厕所干净整洁,其中不少还装上了数据显示大屏、红外感应等科技装备。

  但在实际使用中,部分智慧化公厕细节上存在不足,实用性不强,甚至有部分智能设备还存在隐私泄露的隐患,遭到了市民的“吐槽”。投入了资金人力的公厕智慧化改造是否真的提升了如厕体验?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智能指示灯常损坏,一些数据统计意义不大

  位于东港海印路563号的公厕环境优美,走进大门,内部十分整洁干净,入口处的盥洗台旁还放有充电宝、烘手器等便民设施。

  该公厕走廊显眼处,挂有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温度、湿度、使用人数和厕位使用指示灯等信息。每当有人走进厕位,锁上门,屏幕上的图标就会变红,厕位外的实体指示灯也会同步变红,提示里面有人(图一)。但公厕管理员却表示,这套系统并不好用。

  “有人在里面灯就变红,这样一看就有数了,初衷是好的。但灯经常会损坏,有时候人进去灯不会亮,有时候人走了灯关不掉。”管理员虞女士告诉记者。

  说话间,她进入了其中一个指示灯损坏的厕位,拉下门栓,外面的指示灯并未亮起。虞女士还表示,这座公厕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的两年多时间里,已经报修过一批损坏的指示灯,但不久又会损坏。

  厕所内数字大屏上显示的其他诸多数据信息,让管理员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你看,今天来了多少人、氧气浓度、湿度,各种数字一大堆,阿拉是看不懂,来上厕所的人也没多少会去关注,公厕又不收费,统计人数有啥用?不如放点电视节目,给附近的环卫工人休息的时候看看。”虞女士说。

  记者发现,这座公厕位于东港城区核心地带,紧靠台贸商城、大润发、东港体育公园等地标建筑,来这里方便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也坦言,智慧公厕有些功能有点“鸡肋”。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老百姓来上公厕,环境干净整洁,能尽可能少排队就不错了。直供热水、免费充电等一些改造确实不错,但大屏上搞这些数据统计,意义实在不大。”一位前来如厕的市民说。

  如厕被计时、被“直播”,市民担心智能装置造成隐私泄露

  位于沈家门健民路40号的公共厕所同样完成了智慧化改造,公厕入口处也装有数字大屏。但记者发现,屏幕上除了一些如厕人数、空气、氨气含量等常规数据外,还会记录并显示市民如厕的时间。

  1月4日下午3时许,一位女性走进该公厕,数字大屏上的厕位标志变红,计时器也随之开始计时。当这位女性走出公厕后,计时方才停止,时间定格在5分多钟。

  这项“智慧”功能让附近一些居民感到不解。

  “这种功能让人感觉不太好,为什么上厕所要计时?难道超过一定时间就不能上了?还是要收费了?”家住健民路的一位大爷“吐槽”道。

  走进该厕所的男厕,一个自动吐纸机就装在盥洗台旁,市民走近“扫脸”后,机器就会自动吐出卫生纸(图二)。但记者发现,该机器的摄像头,正对着男厕的小便池和厕位,一位中年男性进来上厕所,恰好被该摄像头“全程拍摄”,经记者提醒后,他方才意识到。

  “在这边小便,确实都被拍到了,你不说我还没发现。这实在有点离谱,万一被黑客破解了摄像头,岂不是被直播上厕所了?”他惊讶地说。

  通常人脸识别设备大都需要联网,由此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值得重视。为何这座公厕的自动吐纸机安装在如此尴尬的位置?记者咨询了公厕管理员。

  “我之前也一直没发现,这应该是安装的人疏忽了,但这座公厕地方比较小,也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安装了。”管理员告诉记者。

  智慧公厕无障碍设施不规范,残疾人表示“很受伤”

  市政协委员孙毅关注残疾人无障碍公厕已有数年。此前,他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定海芙蓉洲路80-6号附近的公厕无障碍设施不合规范。该公厕目前也完成了智慧化改造,近日,他满心期待地再次来到该公厕走访,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走进这座公厕,孙毅先来到无障碍盥洗盆,却发现手依旧够不到水龙头,原因是盥洗台下沿的台面顶住了他的双脚。

  “跟以前一样,我的脚顶在台面下,根本伸不进去,手够不到水龙头,这怎么洗手?根本洗不了。”孙毅说(图三)。

  进入无障碍厕位,孙毅遇到了“进退两难”的情况,由于空间狭小,他的轮椅驶入后无法掉头,无法正常使用马桶。

  “根据国家标准,无障碍厕位的标准宽度要在1米5左右,这个厕位明显是不合规范的,轮椅进来头都掉不过。”孙毅说。

  看着这座公厕入口处“高大上”的数据大屏,公厕里无障碍设施的一个个小细节却长期被忽视,让残疾人难以如厕,孙毅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个‘智慧公厕’对我们残疾人来说既不智慧,也不方便,我认为‘数字化’之前,应该实实在在地先把细节做好。”孙毅无奈地说,“比如这个洗手台,不用拿出多少钱,叫一个泥水工,把台面改成圆垛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出门在外,对于公厕,大多数市民最大的期望是干净整洁,减少排队,随到随上。持续多年的公厕智慧化改造,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但部分细节依旧不尽如人意,甚至带来了隐私被侵犯的风险。

  孙毅建议,城市建设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优化使用体验为第一要务,为智慧而智慧,最终只会令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