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市场监管局:
履职尽责 护航高质量发展显担当
吴建波 董宇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1月05日 第 04 版 )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
□驻定海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董宇清
这是一组组令人鼓舞的数据,也是舟山市市场监管系统在过去的一年交出的优异答卷——
2023年,舟山全市新设各类经营主体24379家,累计数量达到161990家,同比增加5.3%。
紧盯绿色石化、油品储运、LNG等大项目,累计检验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达13123台(套),占全市检验总数的61.1%。
在去年全市旅游人数激增的情况下,全市共受理各类消费投诉12820起,调解成功率74.2%、调解满意率100%,位列全省第一;全市食品安全宣传覆盖率95%以上,食品安全省级测评满意度达到89.13,位列全省第三。
……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市市场监管局在服务自贸区高质量发展上体现的新担当,在服务经营主体上采取的新举措,在增强监管执法效能上形成的新声势。
依托市场监管面向市场、面向经营主体、面向消费者的职能优势,过去的一年,市市场监管局以全面推进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工作目标,为我市率先实现海岛现代化展现市场监管新作为和新贡献。
聚焦重点领域
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火墙”
去年8月17日,舟山首个特种设备焊接人员考试点在鱼山岛上的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揭牌启用,岛上工人实现了“家门口”考证,取证时长由平均15天压缩至最快5天。
“考点设立前,取证需前往杭州、宁波等地,耗时长、精力牵扯大。”岱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副科长蒋栋说,“考点设立实现了操作人员就近取证,对提升绿色石化基地检维修水平、优化施工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该考点的设立,是市市场监管局以海岛特种设备技术服务为切口,助力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之一。去年,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在用已登记压力容器16502台,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在用压力管道超8000公里,是我市原有压力管道的近十倍。市市场监管局督促检验机构做好基地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及监督检验工作,目前已定期检验压力容器4012台(套)(含球罐),压力管道29400条计1723.7公里。
此外,去年市市场监管局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家5次对浙石化开展“行政+技术”专项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隐患。
金塘海底隧道1号斜井贯通、金塘至大沙段工程陆域段开工……过去的一年,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工程捷报频传,市市场监管局下属的市特检院聚焦全市实干争先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任务清单,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开展技术帮扶。
为满足项目多元化需求,市特检院创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顾问服务模式,变检验检测单一服务为管理体系改进、法定证件办理、设备检验检测、安全教育培训、专项安全检查“五位一体”的安全顾问服务,全力护航甬舟铁路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一年以来,市特检院组织专家对中海石油舟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展“行政+技术”专项检查;做好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国能浙江舟山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参与浙石化三期项目、荣盛新材料(舟山)有限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项目谋划工作。
针对燃气、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等领域,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开展水产涉氨企业特种设备、起重机械等五项专项整治,将工作延伸到8小时以外,确保亚运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检查全市379.04公里燃气压力管道,法定检验率100%,检验合格率100%。
推进电梯立法与智慧监管试点。去年,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舟山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在普陀区试点电梯运维管控一件事改革,普陀全区垂直乘客电梯物联设备已完成安装2190台,覆盖率90%左右,“安全文明乘梯一件事”被列为省委改革办群众天天有感一件事“微改革”项目。
聚焦群众关切 织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
去年10月,新城市场监管分局执法人员对宝龙广场部分商家“阳光厨房”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打开美团外卖平台进入“商家”,页面上就出现了商家相册等资料。点击写有“明厨亮灶”的视频,随即跳转到“阳光厨房”页面,整个加工区域一目了然。
食以安为先,“舌尖上的安全”令人关注。市市场监管局聚焦“浙里食安”,打造民生优享食安品牌,去年以来共建成养老机构“阳光厨房”34家、城乡放心农贸市场13家、CCP智控“阳光工厂”45家、农村阳光作坊56家、“5S”作坊16家、文旅作坊13家。
劝退“生鲜灯”,食材“素颜”亮相。去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市全面铺开“生鲜灯”整治,就灯具感官、替换灯具、肉品质量等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累计排查替换不合理灯具1551盏,对标整改完成率100%。
实施“餐馆开办·马上就办”专项改革,解决餐馆开办“急难愁盼”事。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成立了“餐馆开办·马上就办”指导服务工作室,开通服务专线;与属地银行达成合作协议,设立专项“餐饮贷”,授信额度10亿元。
“组建市场监管餐饮专业队伍,在装修经营前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服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新开办餐馆4085家,同比增长167%,开办前合规率和开办后复核合格率均大幅度提升。
聚力共同富裕,培育海洋食品产业新动能。去年,市市场监管局还实施水产预制菜市场准入服务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水产预制菜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及审查依据,推进“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
提升“舟游列岛”食安品牌。以蜈蚣峙码头等客流量大的食品经营单位为重点,开展旅游餐饮大整治行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全年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餐饮红黑榜”,督促警示餐饮单位主动规范经营行为。
过去的一年,舟山唱响了“浙里食安”好声音,开展富有海洋特色、群岛优势的“蟹蟹说食安”“好食光专家在线”“同舟食安学堂”等融媒体宣传60余期。探索食品安全社会治理路径,广泛开展“百姓点检”惠民活动,全市共设置“你送我检便民服务点”45处,举办“百姓点检”现场活动44场,参与群众约23万人。
去年,市市场监管局探索海岛药师新模式,符合条件的执业药师可实施异地远程审方,最多能在同一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3家分店执业,有效弥补了药师紧缺问题。上线仅10天,“云药师”平台上审核处方数量达到128张;截至目前,有6家以上偏远海岛药店开通“云药师”服务。
用心找准群众需求,用力办好民生实事。针对群众反馈低价药少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与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多次会商,三医联动推动全市328家药店设立低价药品专柜,其中设置5元以下低价药柜255家,确保我市低价药供应的价格和品种稳定,提升了市民购药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企业需求 加装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阀”
“产品质量上去了,订单也增多了。”在市市场监管局定海分局和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帮扶下,我市东海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电机产品噪声明显降低,产品合格率提升了近10%。在去年的一次入企走访“巡回问诊”活动中,定海分局了解到企业减噪技术的攻关需求,特地邀请杭州专家来舟为提升配件精密度提出改进办法,最终让原噪声为48分贝的微电机噪声降为45~46分贝,产品合格率从原先的86%提高到95%。
“远程诊疗”是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在“质量强企千百行动”中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借助外力在线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聚焦“质量赋能”,助推区块产业更具优势。去年,全市市监部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定海微电机、岱山汽船配、金塘螺杆、岱山油品等特色产业质量提升。全市去年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6家,新增县(区)政府质量奖12家,引导81家规上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新增各类先进标准11项,发布了全省首个海洋水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
为加快推动我市烤鱼片、鱿鱼丝生产等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往年监督抽检不合格生产企业“回头看”行动和关键质控点风险监测,总计200批次,其中问题产品8批次。加大“专家问诊”规模,累计帮扶企业8家,同时开展熟制动物性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培训会,形成《舟山市熟制动物性水产制品风险防控指南》标志性成果。
推动工业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两个责任”落实落地,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生产销售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去年落实生产企业“两员三机制”106家,排查率100%,两员配备率100%,日周月机制落实率100%。
聚势“护航亚运”,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亚运产品、儿童及学生用品、塑料污染治理、电动自行车等重要产品,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全力保障重要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定。
巩固电动自行车综治成果,开展电动自行车销售领域专项执法行动,全覆盖检查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针对“3·15”晚会曝光的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头盔排查。强化电动自行车执法抽检,共抽检83批次,查扣涉嫌改装的电动自行车200余辆。
汲取宁夏“6·21”燃气爆炸事故教训,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气灶阀管”等六类燃气相关产品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燃气相关产品销售单位518家次,已全域100%覆盖检查,检查发现问题产品38起,行政立案查处38起,其中移送公安线索2起,刑事立案2起。